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重要成员和“川酒六朵金花”之一,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自199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始终立足成都,依托六百余年不间断的活态酿造遗产和深厚历史底蕴,以卓越品质为消费者打造极致体验。在新时代背景下,水井坊积极融入国际潮流,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企业不仅在助力产区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引进外资开放合作等方面发力,更成功塑造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成功案例。
一、底蕴与根基: 延续六百余年的品质传承
水井坊的渊源可追溯至元末明初的“水井街酒坊”遗址,该遗址被誉为“中国白酒第一坊”,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一延续六百余年的活态酿造遗址,不仅是水井坊品牌的文化基石,更是中国白酒制造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
依托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公司采用泥窖固态发酵,精选优质多粮,工艺精湛深微,完美融合多粮风格,成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典范。水井坊独有的“一号菌群”微生物体系,成为其产品高品质与独特风味的核心密码,奠定了品牌在高端白酒市场的地位。
二、携手共进:推动产区经济和产业链协同发展
作为扎根成都的四川省总部企业,水井坊在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水井坊将累计投资超68亿元,建设邛崃全产业链生产基地,一期已顺利投产,二期入选四川省2025年重点项目名单。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超50亿元、年纳税超20亿元。作为链主企业,水井坊不仅在产能规模和工艺水平上引领产区升级,更以产业协同带动区域经济,直接创造超1100个就业岗位,三年内在大成都区域供应商采购总额超过7.5亿元,推动形成白酒酿造、包装生产、玻瓶制造、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产业发展集群,成为川酒成都产区的增长极与招商引资的标杆。
水井坊还为四川白酒成都产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联合多个行业协会及政府单位共同主办“白酒成都产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并与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共同发布《白酒成都产区浓香型白酒名优老窖池团体标准使用管理指引》。
三、破局先行:对外开放的实践典范
水井坊的开放之路,是中国白酒行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标志性案例。2006年,水井坊与全球最大烈酒集团帝亚吉欧达成合作意向,在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水井坊被列为白酒行业对外开放试点,成为政策突破与制度创新的前沿阵地。2013年,帝亚吉欧全资控股水井坊集团,成为外资控股中国名优白酒企业的首例,这一突破体现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水井坊的开放历程,成为我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生动注脚。
四、科技引领:用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白酒产业
水井坊坚持以科技驱动传统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新质生产力带动传统产业进步,水井坊古窖池所拥有的“一号菌群”是公司独有的微生物宝库,奠定了水井坊酒高品质基因的坚实基础。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持续投入对“一号菌群”的研究,并在现有的阶段性成果基础上,立足长远的基础性科研,为推动产品升级和创新奠定基础。
五、责任担当:从一粒良种到一坛好酒的全链路绿色跃升
水井坊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以“水井坊·敬未来”为核心ESG战略,明确2030年碳减排目标,并建立系统化、可量化的碳管理体系,携手上下游企业推动全价值链绿色低碳转型。
生产与供应链层面,水井坊推动原粮订单种植全过程可追溯,并全面覆盖绿色食品认证,实现农户收益与生态价值双赢;在生产环节,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和减少废弃物排放,显著降低碳足迹;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水井坊将ESG指标纳入供应商准入和绩效考核,推动全链条绿色发展,提升价值链抗风险能力与韧性。
在社会与行业层面,水井坊还持续布局乡村振兴、社区公益、非遗保护、抗震救灾及体育公益等领域,形成全方位的社会价值创造体系。
五、文化传承:讲出新时代四川白酒“好故事”
作为拥有600多年酿造历史的“中国白酒第一坊”,水井坊以“双国保”为根基,系统梳理并活态传承传统工艺,又通过博物馆、IP项目等形式,助推白酒故事成为具有国际辨识度的民族文化符号。
在成都市文旅局的指导下,水井坊联合成都旅游景区协会,共同推出了成都首条酒旅融合路线,以水井坊博物馆为起点,将酿酒遗址、城市地标与互动体验相结合,助力成都形成“白酒+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展望未来:扎根四川,持续发展
从元末明初的古窖池,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企业;从川西平原的传统酿造,到全球战略合作——水井坊用一杯美酒,连结了历史与当代、中国与世界、企业与产区,在新的市场挑战和机遇下,水井坊始终坚定扎根成都、深耕四川的战略定力,以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为导向,继续发挥总部企业的引领作用,持续推动经济、科技、绿色、文化协同,以开放促发展,以创新增动能,以责任树形象,为四川产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企业的力量。
编辑:牟玉珍
原标题:水井坊:在传承中创新,于开放中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