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衡水市数据和政务服务局与河北省地矿局水文三队联合打造的“地质知识科普进政务服务大厅”试点正式落地运行。此举将地质科学知识融入高频办事场景,标志着我市在公共服务与科普教育融合领域迈出新步伐,为全省地质科普资源下沉基层探索了可复制的“衡水路径”。


试点工作充分利用人流量大、受众面广的政务服务大厅作为“第一窗口”,通过设置科普展板、循环播放宣传片、展示地质标本模型等多种形式,向办事群众普及地球科学、矿产资源价值、地质灾害防范、地质遗迹与生态保护等知识。同时,推出“地质科普知识二维码”功能,办事群众只需用手机轻松一扫,即可随时随地查阅丰富的各类地质科普知识,将专业的科普资源装进口袋,极大提升了科普的便捷性和可及性。


此举有效利用了群众办事的碎片化等候时间,变“等待”为“学习”,提升了办事体验。同时,拓展了科普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使地质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实现了政务服务效能与科普惠民实效的双提升,生动诠释了政务大厅“便民”与“惠民”的双重属性,是政务服务模式创新与科普宣传深度融合的有益实践。


衡水市数据和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每一次政务服务都成为科学传播的契机,让地质科普在政务服务的沃土上绽放光彩,惠及广大办事群众,共同谱写科普惠民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