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时评论员:青欣


  绿灯时长随车流自动调节、交通事故从发现到处置仅需5分钟、大广高速机器人收费实现30秒快速通行……这些悄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不仅是技术迭代的缩影,更是河北以智慧之力回应民生期盼的生动实践。


  智慧技术落地回应民生关切


  城市交通的堵与慢,曾是群众出行的烦心事。保定直面人口密度大、高峰拥堵的痛点,摒弃传统人工调节信号灯的模式,引入智能信号控制系统,通过优化179个拥堵点段、调整主城区45条道路231个路口407公里绿波协调控制,成功实现高峰拥堵指数降幅连续两季度位居全国首位,让畅通路通到群众心坎上。石家庄则打通数据壁垒,将智慧交通态势平台与互联网地图数据联动,把简易事故处置时间从18分钟压缩至5分钟内,用“秒级响应”破解交通痛点,让城市出行更顺畅、更安心。



  服务设施创新体现人文温度


  交通不仅要“走得通”,更要“走得好”。京港澳高速的灯杆化身“智慧哨兵”,整合5G基站、高清摄像头、环境监测仪、一键呼叫系统等设备功能,同时配套“司机之家”“泡面专区”24小时提供热水和休息区,在筑牢安全防线的同时,传递着服务的暖意;大广高速取消传统收费亭,靠智能机器人及关道一体机实现入口发卡效率提升10%、出口收费提速30%,用效率提升减少群众等待;京雄高速借力AI与大模型技术,实现施工监管“秒级推送”,以科技护航道路安全。这些创新举措,让高速服务跳出刚性管理的框架,用柔性关怀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从城市路口的一盏信号灯,到高速路上的一个服务亭,河北智慧交通建设的每一步,都紧扣群众需求。未来,随着更多智慧技术落地生根,河北必将织就更安全、更智能、更温暖的交通网络,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注脚。


编辑:贾扬阳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原标题:冀时评丨从拥堵到畅行,看河北智慧交通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