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沧州10月11日消息(记者李瑶)十月渤海湾,海风送爽。10月1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主办的《行进的海岸线》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全国宣推会在河北沧州黄骅市举行。此次《行进的海岸线》全国宣推会,旨在深入宣传“十四五”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脉络与实践成果,系统展现沿海地区在海洋强国建设中的创新探索。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此次《行进的海岸线》大型融媒体报道活动,是央广网2025年‘围绕海洋强国战略、讲好新时代海洋故事’的重点策划,也是落实中宣部‘活力中国调研行’的重要举措。”央广网副总编辑伍刚在致辞中说。他表示,选择黄骅启动此次全国宣推会,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黄骅港,早年间是一片盐碱地,一代又一代的黄骅港人艰苦奋斗,突破了淤泥质海岸建设深水大港的瓶颈,如今北方大港巍然屹立,彰显了“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所带来的沧桑巨变。此次大型融媒系列报道,央广网将围绕“产业强海、生态护海”等主题,通过文、图、视频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沧州经验”“沧州故事”的典型意义和时代价值。
央广网副总编辑伍刚致辞(央广网记者 李瑶 摄)
面朝渤海,心向深蓝。近年来,沧州始终坚持向海发展、向海图强,全力将渤海新区黄骅市打造成为省市沿海经济带龙头和改革开放高地。两年来,黄骅港上升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在雄安新区等地设立的27个内陆港陆续挂牌,集装箱航线增加至20条。今年上半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79亿吨,再创历史新高,辐射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在此过程中,我们坚持讲好沧州沿海发展故事,连续两年组织‘感恩奋进看沧州’央媒沧州行主题活动,描绘沧州发展成就,共襄沧州发展盛举。”沧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黄骅市委书记董鸣镝说。同时他表示,今天《行进的海岸线》全国宣推会在沧州举办,充分体现了央广网对助力沧州发展的拳拳盛意,必将更好地塑造与传播沧州城市形象,为沧州向海图强、扬帆远航贡献磅礴力量。
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企业代表,分享了其在保障国家能源供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实践。作为“西煤东运、北煤南运”核心枢纽,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推动“港产城融合”,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同时致力于科技赋能,全力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持续为地方经济注入新动能。
会上,伍刚向黄骅市授予“央广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察点”牌匾,标志着黄骅市成为央广网全国海洋经济调研网络的重要节点。这一观察点的设立,将为持续跟踪报道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动态提供前沿视角和实地调研平台。
央广网向黄骅市授牌(央广网发 傅新春 摄)
“沧州依托沿海临港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海洋经济,推动港口流量持续转化为经济增量,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海洋经济与沿海经济带研究中心主任闫文在解析沧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时指出,未来,沧州要进一步发挥黄骅港“蓝色引擎”的强劲动能,加快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此外,要依托海洋资源,积极推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
活动期间,极具地方特色的“黄骅渔鼓舞”进行了展演。古朴浑厚的唱腔、铿锵有力的节奏,诉说着这片土地与海洋千年不变的情缘,传递出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与开拓精神。
黄骅渔鼓舞展演(央广网记者 李瑶 摄)
海洋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部署。此次《行进的海岸线》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活动,正是对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践行——通过深入沿海一线,全面报道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为推动海洋强国建设注入强劲“蓝色动能”。
宣推会结束后,媒体记者们前往黄骅港煤炭港区现场观摩。自动化装卸设备将煤炭精准地装入船舱,海面万吨巨轮穿梭往来,源源不断地向各地输送能源……这座现代化大港的日常作业场景,将通过记者的镜头,传遍全国。
近期,央广网《行进的海岸线》采访报道团还将深入沧州的海岸线、湿地、乡村、企业等,从产业、文化、生态、民生多个维度,全方位探寻渤海湾这片蓝色经济带的活力密码。
来源:央广网原标题:《行进的海岸线》全国宣推会走进沧州 渤海湾奏响蓝色经济发展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