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新中国成立76周年前夕,沈阳远大企业集团(以下简称“远大集团”)传来捷报:今年上半年新签订单额达52亿元,圆满达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阶段性目标,为全年冲刺百亿元销售额抢占先机。这份亮眼成绩,源于远大集团十年深耕的定力、长期筑基的韧劲与破局攻坚的拼劲——从应对世界百年变局的战略调整,到对标高质量发展的管理体系重塑,再到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经营能力提升,远大以十年深度转型,实现与国家发展战略同频共振,奏响民族企业“再崛起”的时代强音。
成立于1993年的远大集团,始终紧跟国家发展大势,缔造了多项行业辉煌:既是全球幕墙领域的领军者、中国幕墙产业的标杆,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一度跻身中国企业500强,闪耀辽沈大地……从2015年起,远大集团从公众视野中“沉寂”十年,悄然开启转型之路。
“这十年,我们通过战略调整、管理体系重塑与经营能力提升,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完成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实现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推动企业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9月19日,远大集团董事长康宝华在企业新闻发布会上,解密了十年转型的核心逻辑。
锚定时代发展大势 推进深度转型升级
2015年,国家战略层面释放明确转型信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将创新驱动确立为国家核心战略;同年,国务院出台《中国制造2025》,进一步明晰“转型升级”发展方向。中国经济由“旧常态”转入“新常态”。国际上,科技产业竞争加剧、产业链重构加速,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转型,成为中国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关键节点。随后国家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图:远大集团生产车间)
就在这一年,远大集团抵达发展高峰,订单规模接近200亿元。但在“做强做大”的同时,企业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合同执行质量欠佳、管理模式粗放、陈欠款积压、负债率居高不下,最高负债达百亿元,负债率攀升至75%。
回顾发展历程,远大集团深刻认识到:企业的高速发展,根本在于主动顺应国家战略。此时,停下高速扩张步伐,潜心构建适配未来发展的“四梁八柱”,降低负债规模,启动组织与经营的深度改革,成为远大集团的必然选择。面对百亿元银行欠债,企业核心管理者态度坚定:“银行的钱是老百姓的血汗钱,绝不能辜负这份信任!”由此,远大集团开启“十年磨一剑”的筑基之路:通过战略调整明确发展方向,构建更先进的管理体系,聚焦核心业务、坚持稳健经营,重新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确立“三个转变”战略 完成发展路径重塑
远大集团过往的辉煌,源于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而十年转型的启动,同样始于对国家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早在2015年,远大集团便前瞻性启动系统性战略转型,与国家高质量发展导向高度契合。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挑战,企业长期探索淬炼,确立“三个转变”新战略:从追求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聚焦国内市场向深耕全球市场转变,从传统制造模式向高端智造方向转变。在清晰的战略指引下,一系列务实举措落地见效。
夯实发展根基,推动“由大向精向强” 同步实施十年降负债计划,通过处置非核心资产、优化应收账款管理、严控资本开支,将资产负债率从高峰期的75%降至2025年的32.03%;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较2015年增长220%,企业财务健康度显著提升。
(图:俄罗斯联邦大厦)
拓展全球布局,实现“能级跃升” 十年间,产品覆盖范围扩展至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45国建立深度合作。从俄罗斯联邦大厦到迪拜商业湾,从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到沙特利雅得大道,远大实现从“产品出口”“技术输出”到“标准输出”的跨越。旗下铝业公司连续14年入选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连续10年跻身“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榜单,成为全球幕墙行业唯一获此双认证的企业,海外市场已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图:日本COCOON大厦)
聚焦核心主业,构建“多核驱动” 主动剥离非核心业务,集中资源发展幕墙、电梯、电力电子、环保四大核心产业。幕墙板块攻坚高端市场,电梯板块推动智能产品与特种产品协同发展,电力电子板块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环保板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经单一的“幕墙巨人”,成功蜕变为根基稳固、多核驱动的现代化产业集团。
编辑:牟玉珍
原标题:十年磨一剑 远大集团“再崛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