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与播种是秋日田野的双重奏。日前,走进位于衡水高新区大麻森乡任家坑村的景芝源灵芝产业园,工人们正忙着将平菇菌种与掺有灵芝粉的培养基充分混合、搅拌,制作平菇菌棒,然后搬进收完灵芝的大棚里码放整齐,为新一轮丰收做好准备。




步入另一间药用灵芝大棚,只见一个个灵芝菌棒错落有致地埋在土里,肉嘟嘟的灵芝如同小伞,一朵一朵钻出菌棒,身上则覆盖着厚厚的褐色粉末。这些粉末看起来像土,实际上却是灵芝的精华。


“这是从灵芝菌盖底部喷射出来的孢子,是灵芝的种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张国伟介绍,棚里的灵芝孢子粉基本采收完毕,目前还剩下这些二次出菇的灵芝,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差不多到10月份全部收粉结束。


园区内每年一茬灵芝和一茬蘑菇交替种植,5月到10月是灵芝生长的时间。灵芝收获后,他们无缝衔接,在大棚内继续种植平菇,采用改良技术培育出的平菇不仅成色好,口感爽滑鲜美,营养也更加丰富,深受市场欢迎。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产业园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层次科技创新合作,将“循环经济”引入生产过程,提高资源使用率,创造了系列新产品。除了灵芝孢子粉、灵芝孢子油、灵芝盆栽盆景等核心产品,他们还在鸡吃的杂粮中拌入灵芝粉末,养殖灵芝鸡,生产灵芝鸡蛋,并创新推出灵芝茶、灵芝酒……


“我在这儿干活差不多10年了,能增加收入还不耽误接送孩子。”任家坑村村民张春胜一边说,一边熟练地装着菌袋,脸上流露出满足的笑容。


从建立第一个灵芝大棚,到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十多年来,景芝源灵芝产业园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吸纳合作社成员32户,带动4600余名农村妇女学习灵芝及灵芝蘑菇种植技术,给乡亲们铺就了致富路,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离开种植区,走进200平方米的灵芝文化馆,只见大大小小的灵芝盆景层次分明、造型独特,有的像姿态华美的孔雀,有的如振翅欲飞的仙鹤……大量图片及资料展示了灵芝历史文化、不同种类灵芝的形态特征、应用灵芝的现状等内容,让人真切感受到灵芝如何从神话符号蜕变为健康密码,不禁惊叹灵芝文化的博大精深。



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产业园利用深耕灵芝及药食用菌培育与研究的优势,大力开展劳动研学、拓展培训及乡村文旅活动。人们亲自体验灵芝采摘乐趣,品尝灵芝蘑菇大锅菜、解密灵芝文化……近两年来,产业园已接待游客8万余人,承办研学及团建拓展等活动上百场,此外培训周边市县及本地农民3800余人次,先后被命名为省级中小学生劳动与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衡水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小灵芝串起大链条。目前,产业园拥有1.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灵芝种植大棚,成功注册“衡芝”商标,连续举办10届灵芝文化采摘节,年产灵芝约22万株,产值可达800多万元。


“为了提升园区品质,我们正在谋划搬迁,新址选在从这儿往南1公里的地方。”张国伟介绍说,新址占地150亩,其中80亩用于高标准设施灵芝种植大棚,70亩用于“共享农田”。到时候,人们来到园区,不仅可以赏美景、采灵芝,还可以认领“城市微田园”,体验农耕之乐,尽享丰收喜悦。


“您订的灵芝孢子粉和灵芝贡面已经装好车了,马上送货!”“您打算几号过来?一共多少人?”……国庆、中秋双节临近,张国伟的手机频繁响起,最近订货量激增,与灵芝相关的产品正成为人们馈赠亲友的新选择,景芝源灵芝产业园也成了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