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衡水市桃城区,有一位81岁的“剪纸奶奶”。她叫呼淑稳,仅用一双巧手和一把剪刀,便将普通的红纸变幻成充满故事与情感的艺术作品。今年七夕,她精心创作了一幅 《鹊桥相会》的剪纸作品,为这个浪漫的传统节日增添了别样的文化韵味。



呼淑稳与剪纸结缘已逾三十载,其间,她沉浸在剪纸艺术里,累计完成的作品多达数千张。每一张纸都凝结着她对剪纸的热爱与执着。她精神矍铄,手指虽布满岁月痕迹,却依旧灵活有力,说起剪纸,她眼中闪烁着光芒,那份热爱溢于言表。



走进呼淑稳的“剪纸世界”,只见家中墙上挂着装裱好的剪纸成品,桌子上叠放着一张张被塑封袋“用心呵护”的作品,常用的勾线笔与刻刀也在置物架上“站军姿”。


为了创作《鹊桥相会》,呼淑稳早早便开始构思:“七夕是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讲的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我想用剪纸把这份浪漫呈现出来。”


她先在脑海中简单构思,然后拿起铅笔,在红纸上轻轻描绘轮廓。她手绘的线条流畅自然,牛郎的衣袂、织女的裙摆、喜鹊的翅膀弧度,鸳鸯根根分明的羽毛…每一笔,都饱含她对这个传统故事的理解与感悟。



随后,书桌化身“红纸的舞台”,剪刀在她的“指引”下随着红纸一同“起舞”。她左手拿红纸,右手握剪刀,手腕灵活转动,剪刀在红纸上 “咔嚓咔嚓” 游走,声音清脆且富有节奏。


“这张剪纸里设计了很多元素,以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为主要内容,上有喜鹊牵月,下有鸳鸯抱荷。”呼淑稳边剪边介绍道。


过了一会,刻刀与纸面也有了“亲密接触”。遇到 “牛郎织女发丝”“喜鹊羽毛纹理” 这类精细部分,她会将红纸放到自制的蜡板上,用刻刀慢慢雕琢。



经过两天的精心创作,一幅40厘米、高30厘米的 《鹊桥相会》剪纸作品终于完成。画面中,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互奔赴,蝴蝶围绕两人翩翩起舞,喜鹊用翅膀托起鹊桥,一对鸳鸯在荷花池中痴痴相望,就连月边的云朵的边缘都剪得如轻纱般柔和,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


呼淑稳的《鹊桥相会》剪纸作品,让人们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古老的故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呼淑稳为年轻人带来了美好的祝愿:“我把这幅《鹊桥相会》送给所有的年轻人。愿喜鹊和鸳鸯为你们带来好运和吉祥,更愿你们用自己的真心和智慧,搭建起一座属于自己的、坚固的‘鹊桥’。”


见习记者:赵天韧、王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