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经的“平平”无奇,到如今的“高原”崛起,再向新“高峰”攀跃;从往昔无缘省重点的遗憾,到骨科、中医骨科、中医康复科等专科成功进入“省队”,再到获评“国家级母婴友好医院”“省级老年友善医院”,医养结合经验在国家级媒体刊播,在省内医疗领域推广;顺利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卒中中心复核验收,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的超常发展引起国内同行关注……


历经八十五载春秋,这家承载着衡水记忆的医院,正以昂扬之姿,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坚定前行。


作为大型三级综合医院,衡水四院充分发挥“大综合、小专科”特色,将骨科成功打造为我市优势专科、特色专科。“看骨科、到四院”已是口口传颂。


目前,骨科共有九个科室,涵盖创伤骨科、脊柱骨科、关节骨科、手足外科、中医骨伤科等专业方向,实现了“先小而精,再大而全”的发展态势。通过优势学科带动,医院正把群众满意作为提升医疗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高水平医院建设成果转化为一项项老百姓可知、可感、可享的民生福祉!

 

2025年8月一天雨后初霁,在衡水市深州市王家井镇羊窝村的街头,70岁的赵琴(化名)正稳健地行走在小径上。若非亲眼所见她左脚自然舒展的步态,很难想象三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车祸让她身处险境——左脚遭货车碾压导致严重脱套伤,皮肤大面积剥脱、肌骨外露,鲜血浸透衣衫。


在这场技术与病痛的较量中,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手足外二科以精湛医术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成功为老人保住了左脚,更让她重获幸福的晚年生活。


“很突然,一下子就蒙了,也没有觉得脚痛。”赵琴回忆车祸当天的情景时说道。事发当天,赵琴跟随老伴一同外出买药,结果在路途中遭遇车祸,左脚瞬间被车轮碾压。


当急救车将她送至衡水四院时,手足外二科主任刘增兵仍清晰记得当时的场景:“患者左脚及踝部皮肤像脱袜子一样从足底剥脱至小腿中段,肌肉组织外露,创面污染严重。”更棘手的是,老人同时患有多年高血压史,手术风险陡增。


医院立即启动创伤急救绿色通道,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制定方案。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足损伤较重,坏死截肢的风险极高,即便手术也不敢保证有十足的把握,而且手术的难度及风险很大,且有可能需要多次手术。


待手术的详细方案及围手术期风险及预后告知患者及家属并征得知情同意后,当晚8时,由刘增兵主刀的首次手术展开。团队彻底清除污染组织后,将残存的剥脱皮肤进行反取皮技术处理,重新覆盖于创面,覆盖VSD负压吸引装置填压创面皮肤的同时持续引流渗出液,为反取皮后的皮肤组织修复创造无菌及湿性愈合环境。经过2小时紧张操作,第一次手术成功完成。术后赵琴的左脚及皮肤在手足外二科医护团队精准施治及无微不至的护理下基本成活,仅遗留部分足跟等局部皮肤恢复稍差。


初次手术的疗效是喜人的,但是小部分坏死皮肤又成了摆在团队面前的第二个难题。首先这些部位皮下组织条件差,游离植皮存活的概率较小,而且患处位于穿鞋摩擦部位,即使游离植皮存活,也不耐摩擦,甚至可能因此反复破溃而无法正常走路及生活。由于患肢损伤较重且年龄较大,皮瓣修复的可能性基本排除。


事发两个月后,刘增兵带领团队针对患者的具体伤情经过缜密设计及筹划,又为患者设计了同种异体皮结合自体皮移植手术。既降低了游离植皮难以愈合的概率,又解决了创面术后不耐磨损的难题。术后医护团队又采用个性化康复方案,从被动按摩到渐进式功能训练,每一步都精准把控。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创面逐渐愈合,左脚功能奇迹般恢复。在第二次手术完成21天后,赵琴左足及创面大面积植皮全部存活,安然出院。


如今,根据赵琴定期复查显示,她左脚皮肤弹性、感觉功能均接近正常水平。“多亏四院团队没放弃,让我能自理不给老伴和孩子们添麻烦。”老人朴实的话语道出最真挚的感激。


“我们将继续探索‘精准修复+功能重建’模式,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人生。”刘增兵说。衡水四院手足外二科以创新技术突破医学极限,用仁心医术守护生命尊严。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不仅展现了医院的专业实力,更诠释了“健康中国”战略下医者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