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在衡水市武强县滏阳河支流治理现场,挖掘机挥动长臂、工人铺设管道,一派繁忙景象。
武强县地处滹沱河、滏阳河下游,域内水系丰富,有28条骨干河道、119条支斗农毛渠,但部分河道年久失修、布局不合理、堵塞严重,导致部分区域沥涝频发,部分村庄灌溉困难。为此,武强县致力于打造“一环七横八纵百塘”现代水网格局,构建多源互济、旱涝皆治的现代水网体系。
在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方面,武强县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想。实施引调水工程,打通13.3公里引水排涝河渠,整治314.27公里支渠斗渠,新建1837座涵桥泵站,提高河道排沥蓄水能力,解决103个村排涝难题,建立完备的农田水利网络体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计划新建日处理能力3万吨净水厂,改造8个农村水厂,铺设约58公里供水管道,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开展河渠坑塘调蓄工程,利用三年清淤扩容175个蓄水坑塘,铺设105公里连通河渠管道,新增蓄水量357万立方米,改善6.8万亩地表水灌溉面积。
防洪减灾体系建设上,武强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高河道泄洪能力,滏阳河武强段已完成17.4公里河道清淤疏浚、21.7公里堤顶路硬化,重建闸涵解决外排通道不足问题;增强洪水调蓄能力,分洪道中旺扬水站拆除重建后实现灌排两用,改善1.5万亩灌溉面积,滏阳新河后庄穿堤涵洞闸维修加固提升县城东线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能力,献县泛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工程(武强辖区)有序推进,铁匠庄闸等11个闸桥泵站完成70%,滹沱河南大堤复堤及堤顶路面硬化主汛期前将完工。
为完善水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武强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滏阳河流域武强县境内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新建35公里生态护坡、10公里生态步道,改善自然条件;加快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进地下水水源置换工程,整治支渠、铺设引水管道、重建闸桥泵站,新增0.46万亩地表水灌溉面积,压减地下水开采量64.4万立方米;推进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谋划天平沟武强段补水河道治理项目,清理整治河道、新建闸桥,利用生态补水增加河槽蓄水能力,改善3.27万亩灌溉面积。
据了解,武强县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自2024年启动,进展顺利,目前整体进度达71%,预计2025年年底竣工投用。工程建成后,将实现“涝时能排、旱时能灌、生态能养”的多重效益,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水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