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津西钢铁产品展厅,应用锁扣工艺的热轧钢板桩格外醒目。由该公司研发生产的这一产品,应用在深中通道东人工岛临时堰筑段施工,被称作“定海神桩”。这家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型钢生产应用基地的企业,正以科技创新撬动钢铁产业的高端市场。
唐山因煤而建、因钢而兴,钢铁是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大力推动钢铁产业由黑变绿、由旧变新、由大变强,以产业向“绿”、产线向“智”、产品向“新”为方向,加快从钢铁大市向钢铁强市转变。津西的华丽转身,只是唐山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产业向“绿”:
低碳发展绘新篇
河钢集团唐钢公司、京津冷轧镀锌有限公司、天柱钢铁集团……如今,渤海湾畔已聚集了多家退城搬迁的唐山钢企。加快向沿海布局,为这些钢企打开了绿色发展新通道。
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在“沿海模式”下插上了腾飞的“绿色翅膀”。该公司在皮带通廊实现物料全封闭运输的基础上,还制定了多个科学绿色指标体系和标准,并将研发和优选的先进绿色技术融入新厂区的总体设计中。公司投资近100亿元建设环保项目,应用了当今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及130多项世界一流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新工艺新技术,实现了钢铁生产全过程的超低排放。
海港开发区的“共享廊道”,水平长度约8公里,内置3条管径0.5米管带机,串联起5家钢铁、焦化企业,实现了铁矿石、煤炭运输“公转廊”。相比于国Ⅵ排放标准的柴油卡车运输,预计每年可减少颗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671吨、15吨、28吨,极大地改善了环境质量。
随着越来越多钢企选择低碳式发展,唐山钢铁产业“含绿量”逐渐增加。目前,全市共培育首钢京唐等国家级绿色工厂19家、省级绿色工厂26家,实现绿色工厂全覆盖,居全省首位。其中,首钢京唐公司“无废”生产模式,经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评定为“无废企业”典型案例,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钢铁企业案例。
产线向“智”:
数字引擎添动能
数字化智能设备“一键炼钢”,炼钢作业实时画面和设备运行数据“一屏尽显”,来回旋转的机械手臂对样品“自动化”精准化验……在天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智能化”细节处处可见。
“我们以退城搬迁为契机,全力推动智能制造战略工程,实现生产方式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管理智能化。”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他们关键工序数控化率逾80%、生产设备数字化率逾55%。
2023年,天柱钢铁被工信部等部委评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其智能在线监测、数字孪生工厂建设、车间智能排产等10个项目典型场景获推荐。
技术改造是保持制造业旺盛生命力的关键。近年来,我市抢抓数字经济新赛道,深挖数据要素潜力,把数字属性、创新属性嵌入钢铁产业,以数智化改造提升产线“含新量”。
首钢京唐公司应用数字孪生技术,让过去看不见、摸不着的转炉炼钢有了可视化展现,有助于全面剖析炼钢全过程,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益和精准度;唐钢拥有国内钢铁企业首个覆盖全生产流程的智能制造体系,通过融合互联网、大数据、5G等技术,催生高品质钢铁产品。
随着钢铁产业企业“智改数转”步伐不断加快,智能技术装备在生产线有了更多集成应用,钢铁“智造”场景持续丰富。向“智造”要动能,为钢铁产业发展加装了“数字引擎”。
产品向“新”:
科技创新铸精品
5月15日,记者走进丰南区京津冷轧镀锌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上正在生产着镀锌板。这些镀锌板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具有领先水平。而在十几年前,公司只能生产钢坯、带钢等低端产品。“从只能生产低端产品,到如今企业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我们的蜕变就在于下大力气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公司总经理王佳良深有感触。
近日,安赛乐米塔尔新能源软磁材料项目在唐山签约落地,津西钢铁与全球钢企巨头合作,瞄准了新能源赛道。“新能源软磁材料具有磁感应强度高、铁芯损耗低、加工性能良好、强度高、耐久性良好等优良性能,主要用于各类电机、发电机、变压器等,将助力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开发绿色环保的解决方案。”津西钢铁相关负责人说,开发高端新产品,他们从未停下脚步。目前,津西钢铁已拥有30余种高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占比逾70%。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打造高、中、普“金字塔”产品结构,加快提高优质、特殊品种钢材比重,支持发展高铁用钢、汽车用钢、造船用钢、建筑用钢、模具钢、高速工具钢、电工钢、高级管线钢等高端材料,推动钢铁产品向高端化、精品化发展。
唐钢750兆帕级热轧传动轴用钢产品为国内最高强度级别;首钢京唐公司突破世界首条多模式全连续铸轧生产线设计极限,完成0.75毫米超薄规格产品轧制……在唐山,越来越多钢铁产品有了“精品”标签。
产品迈向高端化,得益于科技创新“成色足”。我市坚持以技术升级提升高端钢铁产品比例,通过组建唐山钢铁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实施创新主体增量提质行动计划,引导钢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创建研发平台、引进技术成果、突破关键技术,让钢铁既有“产业高原”又有“创新高峰”。
编辑:姜长淼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