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在2025腾讯云AI产业应用峰会智慧教育专场上,华东理工大学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结合华东理工大学总体发展规划和腾讯发展愿景,发挥各自优势,在新工科建设、卓越人才培养及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在当下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业变革之际,华东理工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围绕“AIEEE”核心理念(即AI+Education、AI+Engineering、AI+Evaluation),通过教育范式重构、工程能力重塑、评价体系创新的改革,推动AI从“管理工具”升级为“教学伙伴”,从“学习分析仪”转型为“成长导航器”,打造全链条赋能的智慧教育新生态,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华理范式”。
此次深化战略合作,校企双方将重点聚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校园数字化建设等多个维度,基于腾讯在AI算力设施、基础模型、工具平台和应用服务的体系化布局,助力华东理工大学“AIEEE”改革加速落地。
双方将共同探索如何提高算力使用效率,推动AI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助力科学研究降本增效。例如,在化工、材料等学科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模拟预测等,为学科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基于腾讯科学集团TEFS 平台,双方合作开展相关研究和应用实践,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分析,为科研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以数据驱动教学管理和学生评价等管理和分析。
在人才培养方面,双方将基于“以智助教,以智助学”的人才培养思路,以“技术赋能+数据驱动”为核心理念,联合打造产教融合的新型教学体系,帮助华理师生更好地开展教学与研究。
腾讯将助力打造智慧教学空间,该空间基于腾讯云Cloud Studio云上机房,突破了线下机房的物理限制及设备配置的软硬件限制,能够在多语言环境中快速部署启动。腾讯云HAI/TI平台、Cloud Studio等工具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稳定的人工智能教学和实训环境及丰富的AI教学实践案例库,师生可以灵活调用腾讯混元+开源模型能力,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AI编程助手,实现了课堂、平台、生态三位一体的实践新体系,有效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与工程能力。
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及评估体系,基于腾讯会议的能力,双方将基于腾讯会议的能力,利用教室硬件,对接教务平台,实现课表同步、在线直播、课程录制、录制回传及一键上课等功能,打造华理智播课堂。目前华东理工大学两校区已有近300间教室完成智播课堂升级。
据介绍,双方将运用腾讯AI技术,对智播课堂产生的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实施深度挖掘,通过语音转文字技术提取课程核心知识点,结合 NLP技术解析课堂提问质量,利用大模型能力总结课程知识点和学生互动情况,辅助学校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估,形成“数据采集-智能分析-精准反馈-持续优化”的闭环提升机制,为教学质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持。老师可以通过回放和AI总结优化教学方案,学生可以结合AI助手进行智能摘要和知识点检索学习,学校也可加速各学科知识图谱建设,进行教学方案沉淀,支撑个性化学习。
在校园建设方面,腾讯将助力建设“华东理工大学智慧新门户”,共同打造高可用、高体验、高安全的校园信息化移动入口解决方案。依托华东理工大学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经验积累和智力资源,结合腾讯强大的研发技术创新能力及整体生态整合能力,双方合作打造“智慧校园应用示范基地”,共建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针对管理、服务、教学、科研等场景,加速落地“智慧华东理工大学”精品新应用。
华东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拥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现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拥有国家级基地11个。多年来,学校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针对此次战略合作,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教育负责人石梅表示,AI+教育正在重塑教育未来,腾讯云将以智能引擎驱动教学场景升级——从千人一面的课堂到千人千面的精准学习,以云端算力与AI算法助力教师精准教学、学生个性成长,助力高校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不仅是科技发展的工具,更是点燃教育创新的‘火种’。”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王慧锋表示,当人工智能的“理性算法”遇见教育的“人文温度”,每位师生都能在“人机共智”的教育生态中找到成长坐标,共同书写“强国建设 华理有为”的时代答卷。
双方共同表示,接下来,校企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助力华东理工大学以数智化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打造“价值引领+技术赋能”的双轮驱动育人模式,为全国高校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创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