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基础。


新时代新征程,我市民营企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加强自主创新,不断转型升级,开拓着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本报即日起开设“民企转型记”专栏,全媒体报道我市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展示他们在困难和挑战中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更希望以此引导更多民营企业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衡水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敬请关注。




在产品同质化与滞销困境双重夹击下,河北佰达铭盛集成房屋有限公司以破局者之姿,主动求变,转型突围。由生产集装箱房到研发拓展式集成房屋,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了从“停工边缘”到打入美国、阿根廷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的逆袭—— 


“我们把智能集成房卖到了地球背面”


本报记者  杨雯  王晓  刘元元




河北佰达铭盛集成房屋有限公司厂区一角。许明慧  摄


澳大利亚悉尼国际建筑建材展览会现场,佰达铭盛工作人员向客商介绍产品。许明慧  摄


阳光和煦的春夏之交,澳大利亚的托马斯·罗伯特·阿洛特夫妇跨越9000公里,带着对理想家园的憧憬,来到了位于阜城县经济开发区的河北佰达铭盛集成房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佰达铭盛”)。


4000平方米的拓展式房屋展厅内,流线型的“太空舱”格外抢眼,“搭积木”一样堆叠出的双层咖啡馆创意十足…… “哇,这些房屋太漂亮了!”托马斯望着展厅里24种造型各异的拓展式集成房屋,用略显生硬的中文激动地说。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定制一套自用住宅型集成房屋,顺便还想谈一下销售代理事宜。”佰达铭盛总经理耿际林自豪地说:“如今,我们的产品已销往除南极洲外6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像他们这样由‘自用’变‘代理’的,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谁能想到,如今这个充满无限活力的企业,两年前还在停工停产的阴霾下艰难喘息。


从“濒临绝境”到“做全球生意”,这家企业究竟藏着怎样的逆袭密码?


以升级破困局:16套海外订单带来生机


外国客商在公司展厅参观。杨雯  摄


佰达铭盛成立于2020年,以生产集装箱房、彩钢活动房、打包箱式房等产品打开市场,产品曾遍及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新疆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2022年,企业正在‘茁壮成长’时却遇到了‘寒冬’,年销售额从1亿元暴跌到3000万元。生产线干干停停,可140多名员工还等着工资吃饭呢。”耿际林回忆,彼时集装箱房生产工艺简单、产品没什么技术含量,从业门槛很低,各地大小厂家林立。加之客户对质量要求也不高,导致市场饱和,同行间逐渐陷入恶性竞争,“一套18平方米的集成房,售价从6500元被杀到3500元。各厂家只能想方设法降成本,有的甚至动了歪脑筋,连钢筋板材都敢偷工减料。”耿际林回忆,那时面对困境,真是一筹莫展。


对于以传统产业、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拼资源、拼环境、拼价格”是发展路上的拦路虎,“不敢转、不会转、转不成”是企业普遍存在的成长难题。如何破局,耿际林在深思苦索。


转机出现在2023年初春的一个凌晨。公司业务员在社交媒体发布的产品视频下,弹出一条英文私信:“能定制双翼拓展房吗?想要16套。”发信人是坦桑尼亚的一位建筑商。


“这个产品咱们没生产过,能行吗?”“为了十几套,要重新设计研发,这么折腾值得吗?”“这种产品将来又会有多大市场呢?”……团队中满是质疑声、反对声。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转型升级。而完备的生产线、过硬的产品质量给了耿际林“接单”的信心。


机不可失,说干就干!“我们立即开会商讨转型生产方案,业务人员联系客商了解具体需求,设计人员随时待命,根据客户意见,改进设计方案。”生产主管王志扬清楚记得,“客户一下提了十多条改进意见,我们对照着逐条解决。后来客户来厂验收时,甚至拿着漆膜仪验货。验出框架喷涂不均匀的,我们二话不说,立即返工,直到完全合格。”


加班加点一个多月,最终如期交货。正是这个“苛刻”的订单,让管理层看到了生机。


在“找茬”中蜕变:每周都有外商来“挑刺”


工人进行产品抛光加工。杨雯  摄


2023年6月起,公司展厅出现了奇特景象:每周都有外国客商带着检测工具来“挑刺”。


“美国客户嫌窗户开扇尺寸不够,不利于逃生;日本客户要看房屋骨架抗震是否达标;新西兰客户则希望房子更耐潮耐腐蚀……”王志扬翻开厚厚的改进记录本,细数着不同国家不同客户的不同要求,“为了让客户满意,我们甚至一个隐藏式下水管的设计就改过十几版。”


这些“刁难”加速了产品的质量提升,更不断催生出新产品。“我们申请专利的这款推拉折叠苹果舱,通过底部轨道设计,可以轻松移动墙体,使房屋使用面积扩展2倍。推拉折叠后的运输费还不到以前的一半,大大降低了客户的购买成本。”王志扬介绍。短短几个月后,前来考察的客户不再“挑刺”“找茬”,随之而来的是订单数量节节攀升。


2024年7月,佰达铭盛接到了来自爱尔兰的23套政府安置房订单,仅用25天就完成生产。8月初,满载产品的集装箱从天津港启程。10月中旬,23户爱尔兰居民住进了舒适的“中国阜城造”集成房。


产品成功“出海”的喜悦还来不及细品,“跨洋”售后又遭遇新问题。2024年12月13日,公司突然接到澳大利亚客户的紧急电话:海运到港的集成房少了4个支撑件。售后团队当即从仓库调货,让配件乘“飞的”及时送达装配施工现场。


佰达铭盛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成功化危机为机遇。“一个配件150元,国际快递费4500元。看似赔本,但我们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口碑,也收获了更多订单。”耿际林说,这个客户后来介绍了7家澳大利亚客商。


2024年转型第一年,双翼拓展房年销售额就达2364万元,最远的订单来自2万多公里外的阿根廷。“我们把智能集成房卖到了地球背面!”耿际林笑着说。


逐浪全球化:“三不”铸品质 “出海”觅新机


双层拓展房。杨雯  摄


推拉苹果折叠仓。杜得天  摄


在佰达铭盛的生产线上,张贴着醒目的中英双语提示牌——“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


如今的佰达铭盛,每一天都是繁忙的。厂区里,满载集成房屋组件的集装箱车往来穿梭,叉车有序装卸货物;车间内,焊花如雨,铺砖、布线、封顶、打胶……一道道工序交织出奋进的乐章。但是,公司领导层的头脑很清醒——居安思危,要以“三不”铸品质,“出海”觅新机。


从原材料进场开始,要经过材质、框架、组装、整体房屋性能等20多道检测流程。“每道工序都需要由生产和质检人员共同查验后签字确认,并张贴合格标识,最终成为流入市场的合格品。”王志扬说。


从曾经的2名制图员,到如今的7名设计研发人员;从曾经生产传统折叠房、简易箱式房,到如今实现房屋空间结构、功能配置、外观风格全维度定制;从曾经的简单拼装搭建工程,到如今自主设计24款双翼拓展房系列产品,拥有11项实用新型专利……耿际林深知,企业要发展,产品创新永无止境,“我们不断进行家居智能化提升,通过引入智能语音控制系统、智能新风系统等全屋智能系统,让住户通过手机 APP 或语音指令实现灯光、温控、窗帘的场景化联动,让集成房屋成为会‘思考’的智慧生活空间。”


今年5月7日,佰达铭盛参加了澳大利亚悉尼国际建筑建材展览会,与60多位客商达成合作意向,接下来还将参加新西兰、日本等国的国际建材展会。耿际林表示,如今,企业正面临从“被动响应客户需求、等待市场反馈”到“主动洞察行业趋势,布局产品研发”的战略转型,“目前,悉尼分公司正在选址,我们要把研发、售后送到客户家门口。”


行走在佰达铭盛企业园区,鎏金镌刻的“创意房屋研发中心”几个大字尤为醒目。“我们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把集成房屋安装到世界各地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耿际林说,“从‘阜城制造’到‘阜城创造’,我们希望为‘中国智造’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