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纹饰、色泽,连陈年的印痕都这么清楚,这哪是文物展示啊,这不就是3D大片吗?”“这就是特火的那个琉璃香薰炉的原型吧?就跟在眼前摆着似的!”5月23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热闹非凡,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火热进行中。步入河北展区,一幅科技与文明交织的奇幻画卷,引得大家连连夸赞。


在序厅“数字国宝文物”裸眼3D装置前,金灿灿的长信宫灯“走出”博物馆展柜,执灯宫女在虚拟画面中轻盈漫步;错金铜博山炉的仙山云雾升腾翻涌,化作

5月23日,游客在文博会河北展区参观感受燕赵大地的文化魅力。河北日报记者郭昭摄


流动的光影,仿佛要飘散到观众身旁;中山夔龙饰铜方壶上的精致纹饰,在数字解构中展现千年前的精工巧思……


“文博会作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放大器,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每年在文博会这个舞台上,历史被重新激活,文化被深度挖掘。科技赋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本届文博会河北展区项目负责人巩慧介绍,为了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燕赵大地的悠长文脉,他们创新场景,以数字语言开启未来想象,裸眼3D、沉浸式光影、智能交互等数字技术的运用,让18件承载河北文脉基因的国宝文物在虚实共生中绽放时代光彩。


为了让观众有更好的观展体验,河北展区还制作了画家郑昶《溪山秋兴图》的动画,二维的画面变为可赏可听的三维全景世界。观众跟着三维动画,跨时空进入数字文化长卷,沉浸式感受游历山川的乐趣。


从类银似雪的白瓷鼻祖,到温润华贵的定窑珍瓷,从博采众长的井陉窑,到自由奔放的磁州窑……陶瓷是燕赵大地上最璀璨的瑰宝之一。走进河北展区内厅,河北各大名窑瓷器,吸引游客和参展商驻足欣赏。“我们不仅用更新颖的方式向游客展示陶瓷器型之美,就连陶瓷后面的展板也更活泛起来,以文明互鉴的数字化表达方式,展示了这些奇珍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丝绸之路流传到埃及、印度等地的应用场景。”巩慧说。


拿起一个垂钓香器,河南游客乔悦在手中反复观看。“你看这个香器设计得多有巧思啊,童子垂钓的画面立体化了,鱼儿嬉戏的瞬间、泛起涟漪的水面,都被定格在了托盘里,这鱼竿竟然是一根香!”乔悦对记者说。


“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河北博物院开发了不少有新意、接地气的文创产品,它们以小而美的姿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件垂钓香器的创作灵感就来自院藏文物白釉黑彩童子垂钓纹枕。”在文创产品展台前,河北博物院文创店工作人员张雪宁热络地向游客介绍他们的爆款文创产品。


“要说最火的,应该是这件河北珍贵文物旋转冰箱贴,‘五一’假期,一天就能卖四五百件。它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设计中特别增加滑轨,可实现旋转滑动的效果,突出视觉动感。将这款产品带到文博会上,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河北文物,感受河北文化的温度。”张雪宁介绍,这次来文博会,他们精选一百余种文创产品进行集中展示,涵盖文物复仿、文具玩具、生活用品、休闲食品等。参加文博会,张雪宁也希望多和同行交流学习,和全国文创工作者一道,在拥抱现代审美的同时,守护好传统文化的本真。


让文物“说话”,科技和创意让文物展陈延伸出多元体验。此刻,在文博会现场,燕赵大地的文明密码正以全新的形态被激活,演绎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燕赵国宝“活”起来 传统文化“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