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构建“扫码提—线上办—实时查”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智慧治理新格局。从司法监督到城市管理,从电力服务到民生保障,各地各部门以数字化平台为纽带,畅通民意反馈渠道,实现问题解决更高效、群众诉求“接得住、办得好”。


司法服务“码上通”:群众监督促公正


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如何让群众诉求“一键直达”、司法监督“全程留痕”?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创新推出“码上通2.0”智慧司法平台,通过在每份法律文书中嵌入专属二维码,搭建起法官与群众沟通的“云桥梁”。当事人只需轻扫二维码,即可实时追踪案件进展、在线咨询法律问题,并对法官的诉讼服务、工作作风、文书质量等进行多维度评价。所有监督数据直通法院审判监督部门,形成“沟通—监督—整改—提升”的闭环机制。


“没想到昨天刚提交的疑问,今天法官就逐条回复了,还能对法官进行评价,这种‘指尖上的监督’真让人安心。”一起案件的当事人常先生感慨道。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40人次访问“码上通”系统,赋码案件数达17166件,收到反馈意见209条,法官平均回复时间仅为18.16小时。该平台不仅促进了法官队伍作风转变,还显著提升了审判质效:截至目前,衡水辖区一审服判息诉率同比上升1.35个百分点,民商事案件调撤率、申请再审率等指标持续优化。


“‘码上通’将群众评价纳入法官绩效考核体系,倒逼法官提升服务水平。”衡水中院副院长崔保东表示,平台升级后强化了监督功能模块,当事人可围绕诉讼服务、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法院定期形成通报督促整改,推动司法公正“晒在阳光下”。


城市管理“随手拍”:民生问题“一键直达”


“随手一拍、上传提交、等待结果”——衡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市民随手拍”小程序,让城市管理问题解决更高效。市民发现护栏倾倒、垃圾堆积等问题,只需通过“衡水城管”微信公众号上传图文,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核查并派单处理,处理结果以图文形式反馈给市民,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


“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处理好了,效率真是高!”市民王先生通过“随手拍”反映河阳路与中心街交口护栏倾倒问题后,市政工作人员迅速修复并通过小程序反馈图片,赢得群众点赞。今年以来,该局已通过“市民随手拍”接收问题734件,办结率达89.37%。


“市民随手拍”不仅方便快捷,更凸显出可视性、可查证的特点。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主任张宁介绍,该程序链接在微信公众号内,涵盖监督、留言互动和服务功能,市民可随时随地反映问题,监督指挥中心派员赴现场确认后立即立案,生成工单派发相关单位解决。这种“民呼我应”的办理方式,推动了城管部门与市民的良性互动,树立了“城”心为民的良好形象。


民生服务“全覆盖”:数字赋能解民忧


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老旧小区充电桩接电难成为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国网衡水供电公司主动破题,建立政企联动机制,组建“‘水秀旗红’衡湖供电服务微信群”,7×24小时在线响应群众诉求。今年以来,该公司已完成149个老旧小区的充电网络建设,增加充电桩表位6934个,基本实现新能源车主就近接电。


在冀州区,数字化治理正为城市管理注入“智慧基因”。通过全域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和冀州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民生需求本地通办。居民赵玉民发现路灯故障后,通过“智慧冀州”APP上传照片并精准定位,供电抢修队迅速抵达现场更换线路。此外,冀州区在政务服务平台增设“出生医学证明邮寄到家”功能,新生儿父母通过“扫码”人脸识别认证,即可在线提交材料,实现9大事项“一网通办”。


数字化服务正为高龄群体撑起“关爱伞”。故城县民政局针对高龄群体“不会用智能设备、跨区域办事难”的问题,推出三项便民举措:建立“主动上门服务机制”,组织乡镇、社区工作人员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入户认证;打破户籍壁垒,允许农村户籍老人在县城居住社区就近办理认证;强化政策宣传,确保政策覆盖“无死角”。截至今年4月,全县已有120余名老人通过“跨区域就近办”“工作人员上门办”完成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