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我市2024年营商环境指标在全省经济发展绩效专项考核中跃居第4位,较2023年提升3位,中外企业、民营企业评价均显著提升,形成“个转企”“免申即办”等全国示范性改革品牌。
准入放宽,竞争更公平。我市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开展不正当竞争专项治理,查办不公平竞争案件14件,同比下降39%。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亮点频现,“双盲”评审覆盖全领域,平台注册市场主体超1万户,“远程异地”评标标段达561个,同比增长62.61%。“预招标”改革扩至所有政府投资项目,42个项目平均用时压减30天,招标金额13.29亿元。知识产权专员服务拓展至43家企业,政策咨询超千次。
审批提速,服务更智能。“高效办成一件事”21个套餐上线,办事效率提升77%以上;“个转企”与“证照三联式”改革结合,企业准入时限压减40%。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升级至3.0版,效率提升35%。企业服务中心可办事项增至155项,服务企业2.34万家次;12345平台办结诉求15.46万件,解决率、满意率均超97%。安平、武强入选全省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带动“桃速办”等品牌崛起,办事满意度达98%以上。
保障精准,瓶颈有效破。“标准地”改革实现省级开发区工业用地全覆盖,主城区“交地即交证”,今年供应标准地63宗、2031.27亩。智慧金融平台信贷投放57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44.29亿元,融资成本节约2.16亿元。“零工超市”规范建设1816家,服务就业8666人次。技术合同成交额5亿元,同比增长61.3%,安平“众筹科研”项目开启试织,推动产业向“智造”转型。
监管规范,权益有保障。严格梳理329项涉企检查清单,推行“一业一查”,部门联合抽查58次,减少检查312次。评查行政处罚案卷465本,开展专项整治规范执法。设立22个“行政复议服务点”,指导涉企复议申请180余件,同比增长30%;“三步四法”解纷模式节省鉴定费用超600万元。根治欠薪线索同比下降9.35%,法律援助案件、咨询量分别增长20.3%、22.3%。
数据归集,修复更便捷。全市归集97类信用信息4.7亿条,提供信用核查2.8万次。创新“三减无感式”信用修复,帮助350余家企业修复信用,办理时长压缩60%以上。“信易+”场景拓展至206个,惠及企业群众1.2万次,切实提升了信用惠民便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