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衡水金海特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解泽海刚一打开涉气排污企业监管平台,发现系统推送治理设施耗材更换预警信息,提示该企业及时更换治理设施中的活性炭。


这条预警消息,源于衡水市生态环境局为我市涉气排污企业量身打造的河北省首个“涉气排污企业监管平台”。这个集“线上监管”与“智能预警”于一体的数字化“智慧管家”,可精准为企业“把脉”,通过“数据跑路”替代“人工跑腿”,全面开创生态环境治理“智慧监管+贴心服务”的政企共治新范式。


作为工业大市,我市涉气排污企业数量多、监管链条长,以往依靠人工巡查、台账核查的传统模式,既耗费大量执法资源,也让企业面临“漏报错报”的合规风险。2023年12月,市生态环境局创新建设“涉气排污企业监管平台”,将全市6000余家涉气企业纳入日常监管,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环保管理系统。


“平台运行后,两大优势凸显。第一,企业环保信息实现了由‘现场纸质翻阅’到‘线上实时查看’,减少了企业频繁提供纸质材料的麻烦,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第二,创新设置多个智能预警节点,涵盖排污许可证届满未延续、自行监测超期、治污设施耗材更换不及时等高频问题,可有效提醒企业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环保管理工作,推动环保管理从‘事后处罚’向‘事前预防’转变。”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朱振刚边说边滑动监管平台界面,随着他的指尖轻触,平台的功能矩阵徐徐展开:重点排污企业的基本信息、环评手续、自行监测数据、环境台账等核心数据一目了然。智能预警模块下,十余个闪烁的红色节点分外醒目,而这正是平台实现“事前预防”的关键所在。“排污许可证临期、监测报告超期……一旦触发系统设定,系统会立即通过短信、APP弹窗向企业发送‘双重提醒’。”朱振刚解释道。


这样的智慧预警如何发挥实效,走进衡水金海特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便能找到答案。在这里,新更换的VOCs治理设施正平稳运转。公司负责人指出:“去年冬天,监管平台APP突然弹出‘重污染响应未报’预警,我们赶紧对照减排要求调整生产设备,在线提交运行情况,避免了出现重污染天气减排措施不落实的违法行为。”


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平台的“智慧答卷”:自上线运行以来,6万余条预警信息如精准“导航”,指引400余家企业及时更换活性炭等治污设施耗材,督促200余家企业按期完成自行监测任务。曾经疲于应对整改的企业,如今在智能预警的驱动下,正主动拥抱绿色转型,从“要我环保”加速迈向“我要环保”。


 “平台不仅是高悬的‘监管利剑’,更是企业绿色发展的‘成长伙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在展示平台升级规划时强调,未来将以排污许可证续期提醒、活性炭到期更换、排放量超限预警为突破口,织密风险防控网络。通过嵌入AI预测模型,系统将具备“未雨绸缪”的能力——提前预判企业环保风险,主动推送解决方案,让生态环境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注入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