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经的“平平”无奇,到如今的“高原”崛起,再向新“高峰”攀跃;从往昔无缘省重点的遗憾,到骨科、中医骨科、中医康复科等专科成功进入“省队”,再到获评“国家级母婴友好医院”“省级老年友善医院”,医养结合经验在国家级媒体刊播,在省内医疗领域推广;顺利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卒中中心复核验收,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的超常发展引起国内同行关注……
历经八十五载春秋,这家承载着衡水记忆的医院,正以昂扬之姿,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坚定前行。
作为大型三级综合医院,衡水四院充分发挥“大综合、小专科”特色,将骨科成功打造为我市优势专科、特色专科。“看骨科、到四院”已是口口传颂。
目前,骨科共有九个科室,涵盖创伤骨科、脊柱骨科、关节骨科、手足外科、中医骨伤科等专业方向,实现了“先小而精,再大而全”的发展态势。通过优势学科带动,医院正把群众满意作为提升医疗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高水平医院建设成果转化为一项项老百姓可知、可感、可享的民生福祉!
谈及骨折治疗,人们往往首先联想到的是西医的开刀手术、钢钉固定及钢板支撑等手段。然而,中医同样拥有其独树一帜的治疗方法,其中之一便是“小夹板”技术。
“小夹板”作为中医骨科的精髓,历经千年传承与发展,仍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衡水四院创伤骨二科李兰涛主任团队,传承创新“小夹板”技术,使其在骨折治疗中展现出新的活力。
近日,13岁的中学生小苏从床上不慎摔下,导致肱骨骨折,在当地医院检查建议手术。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家长辗转来到衡水四院。
李兰涛与医生郭凯接待了小苏一家。在查看了X线片后,采用小夹板技术为小苏进行了精准而细致的复位和“小夹板”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小苏的骨折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满意,不仅避免了手术带来的痛苦和风险,也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费用。
无独有偶,另一名正处于备考关键期的高中生也因上臂骨折来到衡水四院。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时期和学业需求,李兰涛同样采用了小夹板技术治疗。在精心治疗和护理下,该生很快就能够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没有因为伤病而错过宝贵的备考时间。
“‘小夹板’外固定,这一闭合性骨折复位技术,源于古老的智慧。它利用压迫塑形原理,通过扎带的加压作用,对夹板施加约束力,进而矫正骨折端的畸形与移位,实现有效的固定。这一疗法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东晋葛洪的《肘后救卒方》,书中便有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的记载,”李兰涛介绍说,“衡水四院这一技术源于当年‘坦然正骨医院’(衡水四院前身)创始人刘坦然的正骨医疗技术,对于伤处先做手法复位、而后‘小夹板’固定,这一技术目前在四院已经传承了六代。”
“小夹板”作为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完美融合了中医“简、便、验、廉”的精髓,成为传统医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特点。
同时,小夹板能够根据患者骨折部位的形状进行个性化定制,实现局部固定而不影响其他关节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动静结合”的治疗理念。这种治疗方法既保证了骨折部位稳定,又促进了血液循环和骨折愈合,缩短了患者康复周期。
在衡水四院,此方法对于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以及儿童骨折的治疗展现出强大优势。“‘小夹板’固定方法简便,不会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造成干扰,非常适合用于青少年骨折的治疗;老年人一些骨折不适合传统手术,采取这种保守治疗效果也不错。”
在衡水四院,“小夹板”在应用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已成功治疗了数万例骨折患者,证明了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也为衡水四院骨科在业界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面对未来,衡水四院骨科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和拓展“小夹板”技术的应用范围。同时,医院也将借助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加强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合作交流,引进和共研前沿技术,共同提升中西医结合骨科服务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