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吃野菜最美的季节,小张采摘野菜烹饪,餐后享受阳光,不料次日面部红肿、起疱,被衡水皮肤病医院医生诊断为植物日光性皮炎。这种因野菜与阳光“合作”引发的皮肤问题,究竟如何发生?又该如何防范?


什么是植物日光性皮炎?植物日光性皮炎是一种特殊的光毒性反应,当植物中的光敏物质通过食用、接触或空气传播进入人体,经紫外线(尤其是UVA)激活后,产生大量自由基,破坏皮肤细胞结构,引发炎症。与过敏不同,此反应无需免疫系统参与,任何人接触足够光敏物并暴晒后均可能发病。皮肤损害主要发生在曝光部位,如颜面部、耳垂、颈部、双手及前臂等,皮肤呈弥漫性轻度潮红或呈紫红色,有瘀点或瘀斑、丘疹、水疱等,可伴双侧眼睑肿胀,口唇外翻,张口受限。患者自觉有烧灼、麻木、蚁行感。严重者可出现血疱、皮肤坏死等。


引发植物日光性皮炎主要有三大因素:光敏植物、紫外线、易感人群。1、光敏植物:因有些野菜中(如:香椿、荠菜、苋菜、槐花、马齿苋等)含有呋喃香豆素(补骨脂素)、叶绿素等成分,尤以呋喃香豆素的光毒性最强,其吸收紫外线后能与DNA结合,阻碍细胞修复。2、紫外线:紫外线能激发光敏物质产生活性氧,损伤细胞膜及胶原蛋白。3.易感人群:儿童、光敏感体质者、肝肾功能异常者以及近期服用过可能增加光敏性药物人群,都属于易感人群。


植物日光性皮炎防胜于治,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做好这三点来规避。1.饮食避险:户外活动前24小时,慎食高风险蔬菜;食用后48小时内避免长时间日晒,尤其是正午时段。2.科学防晒:外出时使用防晒霜,每两小时补涂一次;搭配宽檐帽、防晒衣等物理防护。3.及时清洁:接触野菜汁液后立即用清水冲洗皮肤,避免残留光敏物。园林工作者、厨师等职业人群建议佩戴手套操作。


只要我们平时生活中做好防护,便能有效预防植物日光性皮炎。若不幸中招也别着急,及时干预可最大限度减少损伤。让我们以科学之策,安心品味时令野菜,拥抱阳光生活。 


作者:王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