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饶阳县饶阳镇西支沃村的老平房里飘出阵阵甜香。76岁的王淑馈系上围裙,正麻利地搓着江米条——这双手和了四十几年面。案板上,摆着马蹄酥、糖三角,油锅里翻腾的香气勾得人直咽口水。
王淑馈是“德义永”老字号的第三代传人,多年来坚持着老手艺制作点心,为家乡人留下了小时候的味道。
“晚上九点和面,第二天面才能醒透。”王淑馈边说边把面团抻成长条,多年劳作的她腰部常有不适,可干起活来比年轻人还利索。
“上一辈传下来的手艺,不愿意就这么放下了。孩子们受不住这份辛苦,都不爱干这个。”王淑馈说着,内心满是遗憾。
案板另一侧,王淑馈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面片,层层交叠再擀制,重复三次后切成丝。“马蹄酥的千层芯儿全指着这道工序。”她边说边将面丝弯折成莜麦卷似的形状,油锅里顿时绽开层层叠叠的金色浪花。炸好的马蹄酥还要浇上用砂糖熬制的糖浆,“熬糖讲究的就是一个火候”。
筐里晾着的蜜麻糖泛着蜜色光泽。面团在熟面粉中滚过,擀出的面片薄的能透人影。王淑馈将面片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捏着面片中间划开,手腕灵活地一弯一掏,案板上顿时开出了一排“小扇子”。炸透的蜜麻糖在糖浆中打个滚儿,甜香裹着油香,充满整个屋子。
每逢牛赵村大集,王淑馈的售卖车刚停稳,熟客就围上来。“给我来十块钱的,闺女要回来了,点名要吃这口。”“王老太太,下次多做点儿,就爱吃你家马蹄酥,上次就没买着。”……十几斤面做的点心,不到晌午就卖完。她笑得眯起眼:“今天卖了四百多块钱,不算多,赶上年节,能卖到一千块呢!”
有个常年在外的年轻人专门赶回来,拎着用油纸包好的果子就往车上装:“小时候一赶集就来买,现如今常年在外,别提多想吃了。”油纸包上印着模糊的“德义永”印章,他说这比网红点心珍贵多了。
暮色里,王淑馈收拾着家什。“原先我们这边二十几户都做点心,如今……”她忽然顿住话头,抓起笊篱捞净锅里的面渣,“只要还有人爱吃,我这锅油就接着滚!”
见习记者:王亚楠 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