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该拥抱梦想、肆意挥洒青春的18岁,武邑县韩庄镇杨吕池村的杨凯宇却被命运无情地推向了深渊,尿毒症的阴霾让这个年轻的生命岌岌可危,急需社会各界伸出援手。


18岁男孩不幸患上尿毒症


3月12日,记者在市区招贤路萃景小区一间车库改成的出租屋里见到了杨凯宇和他的妈妈。在这个30平左右的小屋里,没有暖气,只有一张床、一张吃饭的桌子,一间小小的厨房和简陋的卫生间,其余空间全是整面墙高的纸箱,里面都是杨凯宇在家透析时用的药品。“为了省钱,我们娘俩自己购买了透析的仪器,每天自己在家做透析。每隔三个小时就要做一次,一天做5次,这么多药只是一个月的量,下个月的还没有着落。”母亲李秀琴告诉记者。


杨凯宇一直是个怀揣希望与热情的少年。他也曾在校园里,用笑容和活力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他也曾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努力汲取知识。然而,这一切美好在病魔来袭时戛然而止。


杨凯宇最早得的并不是尿毒症。在他10岁的时候,家人发现,他身上总是起红包,开始以为是过敏,后来越来越严重,有时候满身都是红疙瘩。在北京儿童医院,他被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经过治疗后,病情虽有缓解,但总是复发。一家人去了北京、石家庄等地的大医院,也没有彻底康复,反而在几年后恶化成了慢性肾炎。


2021年,14岁的杨凯宇感到身体乏力、精神不佳,本以为是感冒所致,并未在意。但症状逐渐加重,出现恶心、呕吐、身体浮肿。家人急忙带他去往石家庄就医,一系列检查后,“尿毒症”这个残酷的诊断如晴天霹雳,瞬间击垮了整个家庭。


高额医疗费难住一家人


因为反复生病住院,杨凯宇一直处于反复休学、复学的状态,后因病情恶化,他彻底停止了学业。为了治疗,杨凯宇频繁往返于医院,透析治疗带来的痛苦难以言表,身体的虚弱、心理的压力,让这个曾经阳光的少年日渐憔悴。


然而,治疗费用成了摆在这个普通家庭面前的巨大难题。杨凯宇的父母离异,父亲因病丧失劳动能力,杨凯宇和两个姐姐多年来靠着母亲李秀琴打工生活。面对尿毒症高昂的治疗费用,他们四处借债,却只是杯水车薪。“为了给弟弟看病,两个姐姐早早辍学外出打工挣钱。现在一个月的药费报销完还要4千多元,后续肾移植手术费用更是天文数字,我们实在没有办法了。”李秀琴说。


有的时候,买了一个月的药后,娘俩连生活费都没有了。“有时候我会和儿子说,咱们没钱了,你会怨妈妈没能力给你看病吗?他都会笑着说没钱咱就不治了,我也不怕死,不会怨你的。可我说什么也不能放弃他啊。”说着儿子的懂事,李秀琴泣不成声。


爱心小分队伸出援助之手


在热心邻居的帮助下,杨凯宇罹患尿毒症的事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北省道德模范、衡水爱心小分队负责人侯宝明知道了。侯宝明告诉记者:“孩子太可怜了,怎么也得帮一把。”





为了核实情况,侯宝明亲自去往杨凯宇老家。“我去了武邑县政府、韩庄镇政府,看看能不能对杨凯宇母子俩进行救助。还联系到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医院也答应会为母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侯宝明所在的爱心小分队成员们自发为杨凯宇母子俩购买了米面油等慰问品,并嘱咐杨凯宇好好看病,养好身体,有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


李秀琴打工的饺子馆老板吴满仓也是个热心人,他不光给李秀琴提供了工作岗位,还为孩子治病四处奔走。李秀琴说:“前两天凯宇发烧了,我们老板带着我们上医院,还帮我们垫付了医药费,真的是让我们体会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18岁,人生才刚刚起步,杨凯宇不应被病魔过早地宣判“死刑”。虽然有这么多爱心人士帮忙,但长期的透析、定期的检查、昂贵的药物,每一项开支都如一座大山,压得杨凯宇一家人喘不过气。在此,我们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发出呼吁,请伸出您温暖的手,奉献一份爱心,为杨凯宇的生命续航。您的每一份爱心,都可能成为他重获新生的希望之光,帮助他战胜病魔。让我们一起用爱,为这个年轻的生命撑起一片晴空。


联系方式:李秀琴13833821732   衡水晚报 206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