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冀州区门家庄乡堤北桥村紧紧围绕“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不断丰富文明乡村色彩和内涵,全面培育农村文明新风,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精神动能。


人居环境绽新颜,乡村蝶变满目新。提升公共设施颜值,修建村文化室1座、传统戏剧社1座,配备体育器材60余套,特别是投资60余万高标准建成村综合服务中心与村京剧小院,全面强化提升村民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提升街巷道路颜值,充分运用“留、改、拆、增”混合更新模式,以重点古建筑为核心,累计硬化街巷2.1万平方米,修建广场、公园等各类公共休闲场所6处。提升村居环境颜值,以村内古文化为引领,统筹田园资源和民居特色,围绕村内鱼形街,绘制堤北桥鱼形街文化墙,建设村东围路花墙460米,新增二十四节气标志物24个,串点成线、连片成景,以众多农村家庭“小美”,汇聚整个村落“大美”。




乡村治理新路径,筑基育德树新风。该村坚持从实际出发,紧扣群众最关心、最热心、最烦心的大事小情,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依照民主程序制定“堤北桥村规民约十五条”,统一村庄治理标准,夯实村民道德底线。围绕遵纪守法、家邻和睦、移风易俗、热心公益等方面,村党员干部带头,自觉参与垃圾清理、邻里互助、尊老爱幼、志愿服务等行为,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村庄清理、服务老人、调解纠纷等行动50余次。注重选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中先进人物,累计选树“勤劳致富型、孝敬老人型、见义勇为型、回报家乡型”等9类先进人物,并通过建设好人榜、功德墙以及举办道德讲堂等方式,用身边人、身边事,树立良好村风。




志愿服务绽光彩,乡风文明入人心。为发扬传统文化,该村盘活利用集体公用房设施资源,建成特色京剧小院,吸引了衡水、辛集等周边票友前来演出,营造出“老有所玩、老有所享”乡村幸福氛围。发扬孝老文化,聚焦“老有所养”的民生需求,按照“政府主导、村集体主办、多元参与、共建共享、老人受益”工作思路,建成农村孝老食堂,拥有适老化桌椅近50位,打造年轻人志愿服务、老年人暖心暖胃的乡村和睦新场景。发扬志愿文化,以“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的形式,积极动员“五老”人员、热心村民,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志愿队伍,结合群众需求,创新志愿服务活动,不断丰富乡村文明活动内涵,使“讲文明、知礼节、懂谦让”等新时代文明新风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