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坡镇大里官村文艺活动。
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暑期托育现场。
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暑期托育现场。
依托新华书店文明实践点体验非遗。
义剪活动。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幸福之花就开在哪里。
近年来,武邑县深入开展“双争”活动,秉持“为群众办实事”理念,通过拓展文明实践阵地、升级文明实践活动、优化文明实践服务等方式,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新风春风化雨般浸润群众生活。
有温度、有深度的志愿服务,让群众安心又暖心;精彩、丰盛的文化惠民大餐,让精神文化滋养群众心田……在武邑县,一幅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和谐画卷正徐徐展开。
阵地拓展 织密文明网络
傍晚时分,武邑县圈头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热闹非凡。文化活动广场上,伴着动听的乐曲,文艺爱好者们跳起欢快的舞蹈;健身活动广场上,羽毛球、跳绳比赛激战正酣;居民教育室内,手工制作、书法、绘画给孩子们带来美好体验;科普宣传室内书架上,法律知识、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一应俱全,时刻准备为读者充电加油……这正是武邑县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的生动缩影。
只有建好文明实践的阵地,才能让文明实践活动生根发芽。近年来,武邑县全力打造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服务阵地矩阵。如今,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文明实践所、534个文明实践站遍布城乡,形成了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的文明实践网络。
为延伸文明实践“触角”,今年以来,武邑县先后出台《武邑县关于深入推进2025年“双争”活动方案》《武邑县2025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安排》等文件,为阵地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在阵地打造中,既注重“原汁原味”传承文化,又兼顾“便民利民”服务群众。
在文化传承方面,武邑县深挖硬木雕刻、哈哈腔等本地非遗资源,打造非遗体验文明实践阵地。通过组织参观非遗工坊、制作雕刻作品、学唱哈哈腔选段等活动,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在家风建设方面,武邑县建成4个家风家教主题的广场和展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广场上,二十四孝故事、本地道德楷模事迹被制成展板;展馆内,一个个家风家训小故事、一条条家教箴言诠释的家风文化,无不令参观者深受启迪。
此外,武邑县将村史馆、街角公园等群众常聚集的场所,延伸打造了531个微型文明实践点,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到哪里”。武邑县还紧跟时代步伐,谋划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线上平台,通过网络将各类资源整合起来,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参与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获取服务信息。
活动升级 激发参与热情
“以前,村里办活动,觉得跟自己没关系,基本不掺和。现在,很多活动能帮咱解决实际问题,大伙儿都乐意来。”武邑镇大刘庄村民苗九燕的话,道出了群众对文明实践活动的感受。近年来,武邑县聚焦不同群体需求,精准设计活动内容,让文明实践从“被动接受”变“主动参与”。
针对农村(小区)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坚持“两周一村(小区)”开展“寸草心·爱老敬老”文明实践活动,巡回服务老人。志愿者们自带食材,在村头搭建临时厨房,为老人包饺子、煮面条;医护人员现场坐诊,测血压、查血糖,讲解慢性病防治知识;理发师带着工具,为老人修剪头发。对于高龄、失能老人,志愿者还提供上门送餐服务。这项文明实践活动已覆盖全县30%的村(小区),义务理发、健康义诊320场次,送餐上门3500余人次。
为解决零工就业难题,武邑县推出“零工超市”服务模式。他们线上搭建微信小程序,实时发布用工信息;线下在乡镇、社区设立30余个服务站点,提供就业对接、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武邑县共举办招聘会30余场,帮助1300余名群众找到工作,为700余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指导。“我通过社区的‘零工超市’,在镇里一家企业找到了工作,离家近、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孩子。”武邑县阳光花城小区李娜说。
在文化生活方面,“百姓大舞台”让群众从“观众”变“主角”。武邑县利用村庄(社区)小广场、小公园等场地,为基层文艺爱好者搭建展示平台,实施“古邑新韵”文艺演出文明实践项目。如今,全县村级“百姓大舞台”覆盖率80%以上,群众自导自演广场舞、小品、快板等节目,每年演出超过2300场。“我们的节目都是身边事,演的是自己,看的是邻居,大家特别爱看。”武邑县韩庄镇贾史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晓泉说,现在村里文化活动多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
服务优化 筑牢幸福基石
“真是太感谢了!不到3小时就帮我找回了走失的老伴儿。”说起“邑帮寻”项目,武邑县居民李女士连连点赞。文明实践的核心是服务群众。武邑县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入手,让服务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针对群众亲人走失、物品丢失等突发情况,武邑县成立“邑帮寻”寻人寻物文明实践项目,组建由志愿者、社区工作者、民警等组成的应急队伍,建立微信工作群,实时联动。接到求助后,志愿者们快速响应,扩散信息、分头寻找。截至目前,已帮助群众找回走失亲人150余人、丢失物品3000余件。“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们随叫随到。”“邑帮寻”志愿者郭志杰说,每次成功帮助群众,都觉得特别有意义。
中小学生假期“看护难”是许多家长的心病。为此,武邑县招募假期返乡大学生,开展“假期共享自习室”免费托管文明实践项目,开设爱心托管班、假期公益课堂等。在自习室里,大学生志愿者既当“老师”又当“大哥哥、大姐姐”,陪孩子们学习、做游戏。今年以来,该项目已帮助1680名儿童度过欢乐充实的假期,解除了众多家长的后顾之忧。“孩子们在自习室不仅能完成作业,还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我们省心多了。”一位家长说。
家庭教育需求日益增长,武邑县组建专业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开展“家风传承”文明实践项目。通过家庭教育沙龙、亲子活动、“一对一”公益心理疏导等形式,为家长答疑解惑。截至目前,已开展活动1300余场,服务群众3万余人。“以前,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沟通;参加沙龙后,学会了不少方法,孩子跟我亲近多了。”一位参与活动的母亲分享道。
去年以来,武邑县通过各类文明实践特色服务,已为群众解决身边“关键小事”15730件。从寻人寻物到假期看护,从就业帮扶到家庭教育,一件件实事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文明实践的温暖,让文明实践阵地成为大家心中信赖的“第二个家”。
文明实践润民心,时代新风传万家。如今的武邑,文明实践已融入城乡肌理,成为推动发展的“精神引擎”。武邑县将继续深化“双争”活动,让文明实践更接地气、更富活力,绘就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时代新景。
本稿图片由武邑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