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亦需铸魂。近年来,衡水市武强县周窝镇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抓手,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成效显著。近日公布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中,周窝镇成功入选。
以德润心,焕发文明新气象。 周窝镇充分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推行“党建+文明创建”模式。各村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学习,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各村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垃圾分类、孝老爱亲等纳入其中,并通过“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监督落实。近年来,全镇红白事宴席规模缩减50%,村民年均人情支出下降70%。2024年,该镇深入开展故事讲述活动,大力抵制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经省文明办遴选,周窝村村民周金香代表衡水市参加全省“双争有我·咱村的那些事儿”村规民约故事讲述活动,荣获优秀选手称号。
以文铸魂,绽放文化新魅力。 坚持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今年以来累计举办活动50余场,惠及群众30万人次。音乐小镇快乐大集活动精彩纷呈:每周一三五举办“衡水市乡村歌手大赛”,每周二四举行“舞林争霸大赛”,周六为优秀节目公益展演日,周日则为戏曲大赛。活动采取网上报名和直播投票形式,累参与群众超3000人。
以景怡人,绘就乡村新画卷。 建立坑塘包联制度,全镇科级干部对176个坑塘负责管理。同时,引导各村发挥主动性,自筹资金改善人居环境。在村民常倾倒生活污水的坑塘边,深埋10立方米玻璃钢污水罐,并安排保洁员定期清理。目前,已安装污水罐22个。在大家不断努力下,昔日脏乱村落蜕变为诗意栖居地,绿树掩映,碧水环绕,田园风光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
成风化俗,引领时代新风尚。 周窝镇4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招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民兵、退休教师、干部职工等志愿者,组建“理论宣讲”“移风易俗”“文化文艺”“人居环境”“邻里互助”五支志愿服务队。他们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关爱留守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有空做志愿、争当时代新人”蔚然成风,实践站成为群众生活的“爱心驿站”。
以业富民,激活产业新引擎。 充分发挥音乐小镇文旅功能,搭建音乐惠民平台。通过建设音乐广场、组建农民乐队、开设乐器工坊等形式,不断丰富音乐场景,浓厚艺术氛围,让村民与游客在歌声旋律中重拾文化自信。每年“五一”、暑期举办“乐动周窝 乐游武强”、DW杯鼓手中国全国爵士鼓大赛、吉他中国全国少儿乐队大赛等系列活动。快乐大集游乐园、音乐体验中心、乐器博物馆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同时,推出“非遗进景区”计划,在音乐十字街开设“年画坊”,供游客近距离观赏、体验年画制作;增设“文创中心”,结合现代审美推出年画主题明信片、帆布包、手机壳、充电宝等文创产品,让非遗以更年轻方式融入大众生活。
文明是美好,是温暖,更是力量。如今,周窝镇正按照“多彩田园 乐动周窝”发展思路,发挥和美乡村示范区聚集辐射功能,着力打造集果蔬采摘、中药材种植加工、特色餐饮、农业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乐动田园综合体”,努力提升全镇人民的幸福指数,助力全域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