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暖花开的步伐,我市迎来复工复产的热潮。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各级政府精心组织,企业积极响应,全市按下生产“启动键”。工业园区内,机器轰鸣,工人繁忙,一派欣欣向荣。企业员工满怀热情,斗志昂扬,以崭新的姿态投入节后生产。政府与企业携手并进,共谱经济发展新篇章。
咔嗒、咔嗒……2月13日,在安平县徐疃工业园区内,河北康利达金属网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有序运转,近百台织机在程序操控下正在精准作业。在这里,不仅生产实现了数控自动化,产品检测也实现了智能化。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扫描条形码,精细检测产品的生产数据和质检情况。
“我们专门研发了一套设备互联软件,可以将车间设备进行数字互联网互联,在电脑上就能实时查看织机的运行状态。在它的辅助下,一个人可以盯20台织机,原来一个人只能盯12台织机。”河北康利达金属网有限公司负责人曹丽介绍,春节后复工以来,国内外订单陆续增多,软件平台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订单按时交付提供了保障。
作为全球最大的丝网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安平历经500年传承与创新,如今拥有大大小小的丝网企业1.3万余家,产品涵盖6大系列、400多个品种、6000多种规格,其编织类丝网产销量、出口量均占全国80%以上。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织造”变“智造”成为安平丝网企业的发展共识。
近年来,安平县按照《衡水市丝网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20-2027年)》,规划了路线图和任务书,明确了目标。在对外招商方面,围绕延链补链精准招商,加大对企业奖励力度,设立延链强链补链招商引资奖金1000万元、高质量发展奖1500万元。在内育方面,按照应用场景对丝网产业进行重新分类,每个细分领域培育2家至3家链主企业,完善“大龙+小龙”双线培育机制,并聘请国内外知名院校教授专家团队,开展经营管理、挂牌上市等专题培训。
目前,安平县已成立不锈钢丝网研发中心、焊接丝网研究中心,成功打造了1家省级科技孵化器、14家省级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等一系列平台,全力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丝网企业参与制修定国家标准20多项,新增专利196项。
在阜城县,同样是一片繁忙的复工复产景象。位于阜城县经济开发区东区北京·中华老字号食品产业园的河北盛亿隆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开足马力,加速复工复产,力争“开门红”。“我们主要生产香油、芝麻酱、五香粉等调味品以及净菜、预制菜加工、速冻饼等,集生产、销售、配送于一体,为餐饮公司及各地加盟商提供后端供应链,目前已为全国2万多家店面供货。”公司总经理李国印介绍说。
阜城县的河北中恒食品可可制品项目,节后同样迅速恢复了生产。这家企业的工厂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主要生产可可巧克力制品,产品包括可可粉、可可脂、可可液块等可可制品及巧克力系列制品。“整条生产线是自动控制的,按照欧洲的标准设计的,目前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可可制品生产基地,日产量能达到10吨,开年我们要加油干,力争‘开门红’。”总经理夏远良介绍说。
近年来,阜城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依托传统特色食品加工业,不断开拓创新。在当地经济开发区建设了北京·中华老字号食品产业园和盛亿隆食品产业园等“园中园”,探索实行龙头企业自建产业平台公司,充分发挥“园主”优势,吸引与其配套的中小食品企业“打捆”入驻。依托腐乳、糕点、清真食品、速冻饼、可可制品等食品企业,打通食品产业上下游,建立一体化现代食品全产业链条,逐渐形成了食品产业集群效应。目前,阜城县规上食品生产企业7家,配套的中小食品企业40余家,2024年食品产业完成营业收入22.43亿元。
企业纷纷复工复产,衡水高新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忙碌图景,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新活力和动力。走进工程橡胶产业的龙头企业河北宝力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只见厂区内车水马龙,企业锻造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精神抖擞,干劲十足。在企业密炼生产车间内,一台台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操作设备、检测产品。
“我们公司所有生产线都已开足马力,全力保障订单按时交付。”河北宝力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主任朱秀宝告诉记者,一季度是全年工作的起点,实现首季“开门红”对稳定全年生产经营、提振士气至关重要。不仅能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还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提升企业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影响力。目前,一季度订单量同比增长10%,预计产值将达到2.2亿元。
为了帮助企业节后顺利复工复产,衡水高新区管委会提前谋划,主动作为,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相关部门深入研究政策,精心谋划项目,全力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目前,已成功推动多个设备更新项目的谋划申报,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设备更新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此外,衡水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构建行政审批“1+N”模式,通过“帮办代办服务”“全流程网办”等举措,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抓生产、谋发展。
在武邑县,包装企业也在开足马力赶订单。衡水久源新材料有限公司自动化制罐车间内机器轰鸣,10条生产线火力全开,职工们紧张有序忙碌穿梭,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公司院内,十余辆大卡车正在装载成品啤酒罐,准备发车……整个厂区展现出一幅热火朝天的生产画卷。“我们大年初六开始对设备进行维护调试,那时候客户就已经到门口,现在已经接到了300多万的新订单。”该公司生产主管赵亚卫正在对订单进行排产。
衡水久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短短几年已成为武邑县包装产业的龙头企业。该公司以前以生产各种铁制的啤酒罐、饮料罐、气雾罐等为主,2024年新建设6条制罐生产线投产使用,产能大大提升,以生产高端啤酒罐为主。目前已具有年产2亿只啤酒罐的生产能力,是德国凯撒啤酒、华润雪花啤酒等啤酒巨头的优质合作伙伴。
武邑县依托金属制品产业“链主”河钢衡板,实施强链补链行动,不断推动久源制罐、海福印铁等企业做大做强,2024年现代包装产业园产值突破60亿元。今年正在布局主导产业新赛道,从上游原材料、中游生产制造和下游应用领域等进行规划设计,为企业办实事,助力企业发展。
在全市企业复工复产的热潮中,各相关部门和企业紧密协作,共同发力,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冲刺开门红。政府积极出台扶持政策,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企业迅速恢复生产活力;企业则抢抓机遇,开足马力,加班加点赶订单、拓市场。随着生产线的轰鸣重启,不仅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新活力,也为我市全年经济增长奠定了稳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