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我市聚焦“银发”群体,通过多种服务举措、专业护理人员输送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让老年人感受到别样温暖。从社区志愿者的贴心关怀到“河北福嫂”的跨城守护,从养老中心的欢声笑语到护理人员的坚守岗位,一幅幅温情画面绘就了老年人幸福过节的底色。  


党建引领,社区关怀更贴心。冀州区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通过“一天一问候、一周一见面、一月一分析”的常态化服务机制,确保老年群体春节期间生活无忧,并组织健康讲座、反诈宣传等活动,提升老人安全感和幸福感。社区志愿者开展“敲门行动”,认真倾听老年人的心声,与老年人面对面交流、“点对点”关爱。此外,社区食堂提供免费送餐服务,解决了高龄老人用餐难题,让节日里的“烟火气”更添温情。  


“河北福嫂”进京,专业照护暖人心。春节期间,北京等大城市的家政服务需求激增,冀州区的“河北福嫂”们选择“反向”进京“补位”。从业七年的舒云娣便是其中一员,她在北京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贺阿姨,从擦脸、穿衣到准备易消化餐食,每一项服务都细致入微,赢得家属“零差评”赞誉。河北省妇联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已有7万余人次“河北福嫂”通过专业培训输送到京津地区,今年更计划选树五星级“河北福嫂”300名,建立更多“河北福嫂”培训基地。  


养老中心年味浓,老有所乐更舒心。在故城县中医医院医康养老中心,春节期间推出了丰富多样的节日活动。老人们参与套圈游戏、蒙眼踏步走挑战和传统拓福手工,既锻炼了身体,又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类似的场景也出现在高新区市老年养护中心,护理员们放弃与家人团聚,坚守岗位为老人提供24小时贴心照料,并组织做手工、联欢会等活动,让院内充满欢声笑语。    


从社区到养老机构,从本地服务到外地支援,我市以党建为纽带,将政策转化为老人的幸福生活。春节期间,无数像舒云娣这样的“守护者”用专业与爱心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也让“银发族”的春节既有团圆味,更有安心感。未来,随着“银发”服务体系的持续完善,这样的温暖故事将续写更多篇章。


见习记者: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