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统二年景州运河险工考(上)

              田卫冰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禀覆道宪洪查勘四女寺减河工程并说帖估册各稿》36页,包括清宣统二年九月廿一日勘估直东四女寺等河工情形禀文、华家口等处险要工段恳乞赏委勘估红白禀、说帖(包括形势、办法、工程三部分)、备案(包括《南运河源流考》《直督部堂李鸿章、山东抚院张曜合词具陈山东恩县四女寺南运河要工折》《金道宪福曾酌议直东四女寺南运减河善后章程五条》《德州袁保纯、恩县李维城会禀稿》《挑挖工竣报销会禀摘要》《光绪二十九年德州禀请将存本挑河息银充作小学常年经费稿》《东昌府恩县移覆摘录》)、九月初十复查四女寺闸口情形禀呈、估南运河土埽工程草册(包括《勘估南运河四女寺减河宽、深、长丈、土方、银两数目缮具清册》《南运河卑境玉泉庄、华家口、清水湾险工情形缮具清册》)六种,计15469字。该稿本为景州知州单晋龢上天津河间道洪禀文,除九月初十复查四女寺闸口情形禀呈未钤印景州印外,其他各页均钤盖全印或骑缝印,其中单晋龢花押两处。综合分析,此稿本当为景州工房档案,是研究宣统二年景州运河险工的第一手资料。

  单晋龢字味仁,江苏江都人,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到任[1]景州,宣统三年七月十一日由方大文接任。按照河北工业大学概况和历史沿革等相关文章介绍,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单晋龢任北洋工艺学堂董事,看来他是追随直隶总督袁世凯创办学堂入仕。另据说帖中单晋龢自云“卑职前署津防同知”,即署理过天津河防同知,可知他到景州任职前一直在天津府河务、教育上历练。查知识贝壳网人物单晋龢“字味仁,江苏江都人,清监生。历任直隶景州知州,顺天府内务科长。1915年3月,任察哈尔兴和道尹。1916年7月,任直隶口北道尹。1917年4月,任山西雁门道尹。1918年5月去职,后任江苏江北运河工程处处长”。

  天津河间道全称“分巡直隶天津、河间等处地方兼管河务兵备道”,宣统二年秋《秩爵全览》该员为“谢崇基,云南恩安县人,进士”,“分巡清河道辖保定、正定等处地方”系“洪恩广,湖北汉阳县人,监生”[2]。查《秩爵全览》宣统二年冬、宣统三年春天津河间道均为谢崇基,而洪恩广一直为清河道。以常情度,谢崇基于宣统二年九月当有临时差委,天津河间道暂由清河道洪恩广署理。

  宣统二年九月廿一日勘估直东四女寺等河工情形禀文是该稿本的汇报总纲。景州知州单晋龢奉天津河间道命令,“往勘四女寺减河,并顺道查看运河一带情形”后,提出“四女寺减河为南运河第一泄水之区,实畿南两省农田水道安危所系”,自光绪十三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会同山东巡抚张曜奏派直隶候补道金福曾,用银十二万四千七百余两在四女寺建闸、疏濬减河,另支用银一万九千三百余两以作岁修资本,之后二十余年未出险工。近来认为岁修无关紧要,资本挪用,本年大水“减河淤多,水势无由宣泄”,“运河五百里内叠出险工”,遂至不可收拾。经仔细查勘,单晋龢认为“先其所急,将四女寺原建闸口内外淤土,择要挑修,并将附近淤高之河道河沟同时挑宽濬深,俾上游南来之水不致壅遏,乃能循轨北流,釜底抽薪计无逾此”。至于运河其他险要地段,当下“库鲜积储,民皆贫困”,“运河全境工长款巨,万难一律兴工,但择险要处所,加培堤岸,以御漫溢;酌做埽段,以防大险;安设涵洞,以资分泄”,用这三种方法顺水治理即可。另外说明对景州境内清水湾、玉泉庄、华家口三处险工,还有说帖详细禀报。

  华家口等处险要工段恳乞赏委勘估红白禀,详细介绍了三处险工情形,恳求派委员勘估工程。用红白禀文形式,是为了天津河间道迅速批复,兴工修复。宣统二年景州险工三处“北曰清水湾,南曰玉泉庄,中曰华家口”,“自光绪二十年至今并未发过大水,今届伏秋大泛,水势激湍,扑岸盈堤,先后时近一月,已将多年未修之堤,相继击损,八月中旬,续来之水既骤且猛,危险尤甚,至华家口一处,堤身兜湾,横河顶冲,形如入袖,傍河堤顶当二次发水时,冲坍至二百余丈之长,宽至数尺、丈许不等。卑职偕同州判驻工抢险,曾将防汛情形叠陈宪鉴,惟是抢险之际。华家口吃紧异常,上游盛涨直冲,内逼河溜,陡岸外悉村庄深坑,培厚加高,无土可取,其时民夫急不暇择,有拆就近墙垣堵塞罅漏者”。同治九年河决华家口,光绪二十年秋七月河决华家口,禾稼淹没[3],两次决口皆就近取土培堤,堤外已成坑塘,只能拆村内土墙堵塞决口,可见当时危急到了什么程度。与单晋龢驻工抢险州判,查民国版《景县志》官师表,只记作王姓[1],卷一水利“老龙头、观音堂月堤两处俱河湾要险……光绪末年州判王时斋请款并拨派民夫重修,异常坚固,人民至今感戴”[4],查宣统二年秋《秩爵全览》,景州管河州判为王进修,河南阳武县人,监生出身[2]。光绪二十八年夏《中枢备览》管河州判为王进修,监生,二十五年十二月补[5]。民国纪元后,州改为县,旧有之州佐、教职、吏目均裁撤[1],可知王进修自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至民国元年(1912)在景州任职。

  单晋龢认为“华家口河流甚急,加之田庐紧逼,水患方长,若仅于对岸裁坎切滩,恐难避此大险,即或另打圈埝,必将华家口村庄圈入埝内,尤苦该处无土可取”,白白费工糜款,而且当地居民安土重迁,迁村圈埝,恐怕“殊滋物议,若仅修建护堤埽段,恐难抵御盛涨”,单晋龢征求绅民意见,“拟请在上游挖取直新引河一道,计长五百五十丈”。玉泉庄、华家口两处险工形势较轻,清水湾地“拟做埽段,挑溜避险”,玉泉庄略有河滩,“拟将该堤加高培厚”。


  [参考文献]


  [1] 张汝漪.民国二十一年景县志:卷十一《官师表》[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2] 清华大学图书馆,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编.清代缙绅录集成91.秩爵全览(宣统二年秋)[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3] 张汝漪.民国二十一年景县志:卷十四《故实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4] 张汝漪.民国二十一年景县志:卷一《舆地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5] 清华大学图书馆,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编.清代缙绅录集成71.秩爵全览(宣统二年秋)[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