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奔腾,千年不息。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其中,75.122公里流经我市故城县,为大运河全线流经县域最长的河段。
金秋十月,行走在大运河故城段两岸,古韵新风与悠悠碧水遥相呼应,美不胜收。
近年来,故城县抢抓被纳入全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核心区、全省景观集群打造重点区历史机遇,以高质量建设故城大运河文旅产业带为载体,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全力做好文化资源梳理工作,加强大运河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谱写文旅融合新篇章。
保护“起笔” 铺展绿色生态画卷
走进故城县运河风情公园,石桥、亭台、楼阁琉璃瓦在阳光下流光溢彩;常春藤、五叶地锦、小花蔷薇等多品种绿植让运河两岸绽放新颜。河水悠悠,碧波涟涟,飞鸟在清波绿树间翔集休憩,一幅风光秀美的生态画卷尽收眼底。
绿色是大运河的“底色”,和谐自然的生态空间是做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故城持续推进运河沿线生态综合治理,注重生态空间保护修复,凸显大运河故城段原生风貌,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长廊。
——坚持规划先行。2018年6月,在全省率先启动县域《故城县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规划总体空间布局以大运河为核心,覆盖沿河7个乡镇,并向全县域延伸。同时,编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清晰划定大运河生态边界,开展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编制,强化运河生态保护修复,构建滨河生态景观格局,优化滨河生态景观空间。
——实施环境集中整治。实行县级领导包段巡河、属地镇村网格管理,坚决整治破坏运河生态行为。以运河沿线村庄为重点,创新农村厕污资源化处理模式,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无废乡村、清洁乡村全覆盖。
——开展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好沿河傍城10公里岸线,水体生态修复16.56公顷。精心打造青荷园、堤顶路、防风林、万亩花海等生态景观,串连形成了大运河百里生态景观带,大运河故城段先后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河北省“秀美河湖”。
一河清水两岸绿,满眼锦绣赛江南。这条蜿蜒曲折、流淌千年的“生态绿带”,哺育了依河而居的故城,也滋润了故城人民的幸福生活。
传承“落笔” 文化遗产生生不息
夕阳西下,连接着冀鲁两地的郑口运河大桥边热闹非凡,这里已经成为附近市民的休闲中心。站在大桥上西眺,运河大堤上的六座挑水坝顺序排开,南运河在这里出现了一个大大的“U”型弯,这里就是“千年运河第一湾”。
故城县文物局负责人姜玉岭介绍,运河流经此处水快弯急,为防止漫堤决口,故城人民发明了抗水护堤的“龙尾埽”(“埽”即指护堤堵口的方式,一般是用柳树的树头与树干、秫秸等捆扎而成)。自1934年起,借“龙尾埽”治水原理,在原险工旧坝处陆续修建了六座挑水坝。2013年,郑口挑水坝作为我省8处遗存之一入围京杭大运河申遗项目的申遗点,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城县是一座因大运河而兴的城市。作为故城的母亲河,大运河在这里沿途遗迹分布众多,河道保存完好,众多与挑水坝一样的古老河道、建筑等历史文化瑰宝被擦亮,讲述着动人的运河故事。
琅琅读书声响起,恍然有时光交错之感。作为曾经的故城县三大书院之一,创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的甘陵书院如今是故城中心小学。走在甘陵书院旧址,前出廊厦,四梁八柱,九檩架构,恢宏大气,依稀可见当年学宫气派。数百年后,大运河畔,昔日书院仍是教学之所,稚子读书,清音琅琅,运河文风悠悠传承。
近年来,故城县加强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大力实施“六个一百”工程,依托北京《文明》杂志社专家团,组织县运河文化研究会、县文联深入研究历史遗存、名人传记、民风民俗等。2023年,唐宋古城遗址在故城考古发现,借势举办了大运河(衡水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专家研讨会,故宫学院原院长单霁翔等高层次专家到故城考察调研。
在完成郑口挑水坝修缮保护工程之余,对甘陵书院、庆林寺塔等重点文物单位进行保护性修缮,启动了永济渠、建国镇沉船遗址、运河三镇码头考古勘察,发掘整理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盐场大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出版《故城探源》《千年大运河·魅力新故城》《故城方志文史》《运河诗钞》等系列书籍,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库。
利用“成篇” 让古老运河讲述新时代故事
欣赏非遗运河架鼓表演、在二道街转一转、吃一碗明朝的贡面……刚刚过去的十一国庆假期,大运河故城段各景点一系列文化活动让广大市民和众多外地游客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旅游带建设,故城县突出运河优势,发挥特色亮点,以故城大运河文旅产业带建设为统揽,加快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
以运河流经沿线的重要水利和社会文化点位为基础,故城县将大运河历史文化公园、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故城大运河博物馆、庆林寺塔、大运河——郑口挑水坝保护展示工程等景点串联起来,重点打造运河古邑主题研学线路,做响“运河第一湾”文旅品牌。
按照全域旅游概念,故城县进一步提升“运河明珠”文旅品牌吸引力,延伸打造了文墨书乡、工农智兴和红色征程三条主题研学线路。其中,文墨书乡主题线路,包括董子学村、青竹博物馆、甘陵书院等地,通过感悟“名人大儒”“书香画作”品读儒乡古韵的千年文脉;工农智兴主题线路,包括以岭康养庄园、德国农庄、正大鳄鱼主题体验馆、认养一头牛牧场、和美乡村新体验等地,通过感悟“传统农耕”“绿色农业”“乡村振兴”感悟新时代的新质生产力;红色征程主题线路,包括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抗日英雄节振国纪念馆、故城县烈士陵园等地,通过感悟“爱国”“护国”“强国”传承革命先辈的红色精神。
千年奔流不息,大运河为故城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如今,大运河故城段正将新时代的运河故事讲得更加精彩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