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衡水市景县王谦寺镇马贾庄村高粱地,一株株颗粒饱满火红的高粱随风摇曳,收割机隆隆作响,穿梭在映红的田野间,收割、摘穗、脱粒一气呵成,一片丰收繁忙景象。



景县兴丰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衡水市重点龙头企业,流转管理土地近20000亩。在合作社带动下,景县有24个村3000多个农户发展高粱种植,马贾庄村就是主要产区之一。


“今年高粱种植有5000亩,长得特别好,结实率高,籽粒饱满,是个丰收年!”看着火红的高粱,景县兴丰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涛打开了话匣子,合作社还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统一机械化播种、施肥,高粱成熟后还负责收割、回收、烘干、储存、销售。



当天,在合作社厂区,一辆辆满载而归的运粮车陆续驶入、逐一倾泻,铲车将运抵的高粱运送至自动传输机械漏斗槽,经过约百米的传送、过滤,最终进入高耸的烘干塔中,快速烘干后转至收储库房。


“特别是今年我们还加大了投资,扩建了厂房,进一步完善智慧数字农业平台,粮食产量提高10%;还增加了烘干塔设备,日烘干粮食可达1200吨,周转效率提升80%。”孙涛笑着说,“我们销路广泛,有来自四川、贵州等地的大批量订单,对于增产丰收创效,我们信心十足。”


传送机、烘干塔不停作业,景县电力服务队员现场同合作社负责人员查看机械运转情况,深入交谈烘干、收储工作安排,结合智慧数字农业平台了解整个秋收期间生产用电需求,同时根据秋收安排提出设备优化建议,交流用能最佳方案,提供“供电+能效”指导。其间,服务队员还就电力设备操作和安全用电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发放秋收服务卡,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近年来,景县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积极推广高粱种植,充分发挥其节水、抗旱、耐涝属性,总种植面积达10万亩。同时,扩大高粱、玉米、红薯、辣椒等特色粮食产业种植规模,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夕阳西下,忙碌了一天的人们结束了劳作,他们迎着夕阳,行走在田间小路上,火红的高粱与金色的田野交织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通讯员:冯钊 韩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