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爷,在家吗?您是不是该办理高龄补贴了?”近日,伴随着“咚咚咚”的敲门声,衡水市桃城区区府社区的工作人员来到由文掌老人家中,帮助填报信息、人脸认证、证件上传等,提前为即将80岁的老人办理了高龄补贴申请手续。
“我不会用智能手机,家里人也不清楚该填报哪些材料,咱们社区直接上门帮忙,真是服务到心坎里了。”由文掌老人由衷称赞道。
这正是区府社区自今年5月份以来开展的“党员敲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以为民、便民、惠民为出发点,由我带领社区党员干部,对辖区小区开展地毯式敲门排查,深入了解居民生活情况,认真聆听他们的真实诉求,为居民送去实实在在的帮助。”区府社区党支部书记梁春明介绍说,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各小区实际情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走访群众1000多人次,开展服务80余次,解决各类问题270余件,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让实践活动始终“走在路上”,文明实践触角延伸到基层“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精准把握群众需求,深挖先进党员群众、楼栋长、网格员等力量,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拉网式“敲门行动”,通过进门入户问需解难,将“问题找上门”变为“上门找问题”,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让文明新风“吹起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冀州区滏阳社区辖区,时常能听见一阵阵清脆而温暖的敲门声——“你好,家里有人吗?我是社区网格员。”这是来自“幸福敲门”成员们的问候,他们是社区的“服务者”,更是群众的“贴心人”。
针对辖区居民老龄化较为严重,孤寡、独居、失能等特殊老人较多的现象,滏阳社区以“幸福敲门”为抓手,组织社区网格员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重点走访辖区内孤寡、高龄、残疾和独居老人,主动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发现情感变化,倾听他们的诉求,有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为他们送去“社区便民服务卡”,叮嘱他们有需求可以第一时间联系社区工作人员。
今年以来,滏阳社区已开展集中“幸福敲门”行动8次,覆盖辖区1273户,“问计于民”活动收集意见建议18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9件。
“敲门”是起点,文明实践是重点,幸福是终点。各社区形式多样的“敲门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全方位、多角度为居民提供暖心、安心、贴心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确保“敲”出方法,“敲”出实质,“敲”出温暖,敲出与辖区群众之间的零距离,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