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艺术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衡水实践和干部群众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衡水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举办了“永远跟党走——衡水一日”主题征文活动。此次创作征集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记录七一前后难忘的人物、故事、场景、体验等,全方位、立体式反映衡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抒发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怀。活动开展以来,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收到了大批优秀作品,现将部分转发,以飨读者。


记忆中的英雄姥爷

郑蕾 


我的姥爷刘玉琨是一位老革命,离开我们快30年了。记忆中的姥爷自带威严,很是节俭,对我们隔辈人却亲切宽容。他的慈爱,陪伴着我走过了快乐童年、七彩少年。


姥爷出生于1908年3月,是深州(原深县)大堤镇西里窝村人。他自幼勤奋好学,在动荡的年代里努力用知识去改变命运。1938年,姥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奋不顾身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从此,他的身影穿越烽火连天,穿过枪林弹雨,穿梭于乡间小道,穿行于人民群众中间。


姥爷是一位战斗英雄。他从普通农民成长为指战员,历任深县七区区委会民运委员,六区敌工委员、区委书记。在姥爷的指挥带领下,战友们白天隐藏在密林深处或地道之中,夜晚则化身为利剑,直插敌人的心脏。他们在前磨头一带破坏日军火车道轨,截断其运输线,让敌人的补给线陷入瘫痪,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在我的记忆中,姥爷的肚子上有一道枪伤,左腿上还有两个“黑洞”,那都是他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印记,是他英勇无畏、敢于冲锋的见证。


姥爷的很多故事,都是姥姥讲给我听的。战火纷飞中,姥爷常常数月不归,即便路过家门也只是匆匆瞥一眼,不作任何停留。偶尔回家一次,是深夜通过地道回来与家人短暂相聚。那些日子里,姥姥独自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日日夜夜心中满是对姥爷安危的担忧。即便这样,面对日伪军的威逼利诱,姥姥始终坚守着内心的信念,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用坚韧与智慧守护着这个家,也守护着姥爷的秘密。


听姥姥说,有一次姥爷负伤严重,被送往辛集医院救治。消息传来,姥姥心急如焚,她不顾自己三寸金莲行走不便,毅然踏上了前往医院的行程。220华里的路程,对于姥姥而言,就像是隔着千山万水,如同一场生死考验。可是,凭着对姥爷深沉的爱,凭着心中的坚定和执著,姥姥一步一步地走过了无数危机四伏,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姥爷的身边。


新中国成立后,姥爷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先是在深县,1958年调到石家庄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他坚持原则,工作认真负责,不畏艰难困苦,经常深入基层,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抢种抢收,冒雨涉水抗灾救难。无论何时何地,姥爷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对家人更是严格要求。他常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要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分钱。”家里包包子、饺子,如果不用包子皮擦锅底、馅盆底,他会发脾气的。在他的熏陶下,家人都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


姥爷对待子女极为严厉,严厉背后却是深沉的爱与期望。而对待我们孙辈,姥爷则展现出慈爱的一面。每当我们去看望,他总是笑容满面,用粗糙的大手轻轻抚摸着我们的头,让家人做好吃的,还会给我们零花钱,让我们去商场买喜欢的东西。那些温馨的画面,至今还历历在目,成了我心中最宝贵的记忆。


1995年,姥爷因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直到今天,我还会常常想起姥爷,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我将这份记忆珍藏在心底,让它成为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


当我望着您

息玲玲


当我望着您,其实我也在回望自己。我走过的每一步都有您的影子,您的声音,就在身边,在耳畔,从不曾远离。


前些天,凝“新”聚力 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103周年两新组织故事汇开幕,有幸作为行业协会代表讲述了我和我们的故事。


忘不了那一刻——重温入党誓词。虽然我还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但是那一刻心里酽酽着,是红色的光,不变的信仰。立正,右手握拳,过肩。每一个动作里都蕴藏着千钧力,三个简单的流程,让我的手心里浸满了汗水,是按捺不住的激动,是无可比拟的荣光,是无尚崇敬的敬畏。所有的力量都凝聚在眼睛里,汹涌在眼眶里:“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


我曾经站在三尺讲台上,看到写作课上孩子们透着光的眼神、奋笔疾书的兴奋、即兴而来的灵感……感怀万千。若干年后,他们中的某一个,也许更多个,会成为中国文学的脊梁。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明朗朗的声音传来,我毅然决定:要为青少年文学发展做一些事情,把自己淬炼成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衡水市青少年作家协会成立了。我深深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任重而道远,要脚踏实地去做。我们建立了会员群、教师赋能群,每天早晨6:30,我会准时分享写作知识。也就是说每个清晨,我会被梦想叫醒,然后再去叫醒孩子和老师们。不仅仅是我,我身边的每个人也一直在做。协会副主席高君芝发给我两张照片,几个小方桌、小板凳,她和家长们坐在一起,正在进行家庭教育分享。做公益,已经成了我们每个人的共识,成了我们的自然而然、随时随地。她在多个家长群举办写作公益课,在个人公众号开设家庭教育专题和写作方法专题……


“助力乡村振兴——衡水市青作协公益讲堂”、“强基工程”新时代文明志愿者实践活动,我们一直在路上。副主席王平平、李秋志跟我一起走进衡水、阜城、景县、深州等十多个学校,讲了30多期公益课,倡导成立文学社,开设公益文学创意社团,累计为近万名师生授课。我们还与教师携手,共同探讨校园作文教育新模式,打造全民助力青少年文学发展的良好氛围。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一以贯之,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让广大青少年从小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由此,我们肩负起推广全民阅读的使命。每周六早上7:30至9:00,是我和李丽霞、高兴卫老师主导的线上公益读书会,现已举办114期。一切都是值得的。红色经典书籍阅读分享会上,孩子们说,作为中国人,如果有外敌侵略,我一定会毫不畏惧,拼死捍卫祖国!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我们时刻被感动着,一次次落下泪来……


我们多次走进市图书馆、学校、社区等,进行全民阅读推广宣讲,为数以万计的人们带来精神的盛宴;带领孩子走进家乡文化景点、农业基地进行研学,写下近百篇作品在国家省市县级平台刊登,记录着时代,撰写新时代征程上的衡水文化新篇章。


静能生慧,我们沉心创作。撰写关于家乡的文章100多篇,积极参与当地及省市文化书籍的编辑,为深州完成蜜桃发展史——《大地图腾》20万字的撰稿等。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是对家乡、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有时候会问自己,不累吗?累!能不做吗?不能!哪怕是自费来回二百多公里去讲公益课,哪怕是饭都顾不上吃就得转场,哪怕是身体患病也会坚持约定……身边的党员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有他们在,我们就能铿锵前行。


当我望着您——鲜红的党旗,原来回望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我们,这样的我们。在衡水文学的世界,这样的我们志同道合,遍布在各行各业,还有很多很多。这,不仅仅是一个群体的写照,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信仰的传承

刘丽娜


7月1日上午,我和几位同事一同到“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参观学习,接受心灵的洗礼。


每看一处,心里就升腾起一股力量,感受到这史诗般的骄傲与荣光。站在李大钊和弓仲韬的汉白玉雕像前凝思细想,革命先驱指明了革命道路,成立组织,让中国农村第一面党旗在这里高高飘扬。弓仲韬变卖家产开办平民夜校,痛失数位亲属,被敌人毒瞎双眼,寻党路上几经辗转,一切的折磨和苦痛都没有让弓仲韬屈服,弥留之际,他仍挂念着上交最后一笔党费……这是多么坚定的信仰,他用一生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的忠诚。


如果没有燎原的星火,怎么会把黑夜擦亮;如果没有不屈不挠的精神,怎会让敌寇消失四方;如果没有坚韧的信仰,怎么会有今天的灿烂辉煌!跟着讲解员依次走过“播火台城,开创先河”“燃亮安平,辐射周边”“发动群众,燎原冀中”“浴血奋战,夺取胜利”“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几个单元,我被无数革命烈士、志士仁人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几次忍不住泪湿眼眶。


在闫群昌烈士的照片前,瞬间勾起了儿时的回忆。夏天的夜晚,仰望着天上的星星,伴着树上的蝉鸣,我们姐妹几个并排躺在草苫子上,央求姨父讲他大伯闫群昌的故事。姨父手拿蒲扇,一边给我们扇风,一边讲起来:那年,你们闫群昌爷爷受中共安平县委派遣,随部队赴东北……闫群昌爷爷面对匪贼高喊:“只需你们放下兵器,放下屠刀,政府必定宽大你们。”强盗用黑布蒙住他的眼睛,将他双手用大铁钉分钉在车耳板上,放在车后面拖,鲜血染红了车箱板和车跑过的土地,强盗们赶马疾走,闫群昌被活活拖死。每当讲到这一段,我的心就绷得紧紧的,深深体会到老师讲过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为了纪念闫群昌,吉林洮北县人民政府将王富屯改称为“群昌屯”,将在那金乡兴建的水库命名为“群昌水库”,以示纪念。


姨父的几位亲属为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牺牲。受他们影响,姨父也光荣参军,后在部队负伤后回家。前些年,姨父带他的两个女儿到吉林闫群昌烈士纪念碑前敬献了花篮。后来,又不辞辛苦随“河北安平红色研究会”奔赴吉林拍摄了烈士《闫群昌》专题片。生活中,姨父常常教导我们要学习烈士们“为民奉献”的精神。有一年,姨父作为烈属代表参加县里组织的清明节扫墓,那次我陪他前往,提前帮他买好菊花,扶他走上台阶献花时,姨父饱含热泪,他对亲人烈士的这种情怀也一直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参观结束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提笔记录参观感受,也想起父亲的军旅生活。父亲年轻时参军到了青海,风餐露宿,只争朝夕,一干就是12年。那里海拔高,气候恶劣,长期的缺氧环境影响了心脏健康。加上整天开山采石,肺部吸入杂质颗粒太多,落下了咳嗽痰多的毛病。父亲怀着一颗对党的赤诚之心,只讲奉献,不讲报酬,不管条件如何恶劣,总是“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没出过一次事故,受过嘉奖十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国防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父亲每带一批新兵都会跟他们讲英雄志士的故事,也多次讲到过弓仲韬。他常教导我和姐姐,“劳动不分贵贱,甘于奉献的精神也不分职位高低。”因此,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常常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种活动,弘扬正能量。星期天或假期,也会带孩子参加公园绿化美化等义务劳动。我想,美好的事物会因为我们的行动而积淀、而散发、而传扬。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生命密码。红色家风,是奋进新时代的营养剂,是精神的坚守,是迎难而上的底气,更是信仰的传承。让我们坚定信仰,当好红色文化的传承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追思我的姥爷陈实

张立威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的日子。怀着崇敬的心情,我又一次来到深州烈士陵园,追寻姥爷的英雄足迹。


党旗飘飘,小雨淅淅。上午9点,天空下起了小雨,驱走了连日来的干热。走进陵园大门,通往烈士墓碑的甬道边,两侧的柏树还是那么挺拔清翠,像一排排威武士兵守卫着烈士陵园。往前走便是英烈亭,亭中央屹立着英雄纪念碑,上面写着八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穿过松柏林,来到姥爷的墓前,我含泪擦拭墓碑上的尘土,心里默念:“姥爷,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纪念日,我来看您来了!”


缅怀是为了唤醒记忆,纪念是为了缔造未来。这天,深州各界代表来到烈士博物馆,聆听红色故事、汲取奋进力量。我有幸作为烈士后代代表,同时也是一个有着3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给大家讲述姥爷的英雄故事,和大家共同追忆80多年前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我的姥爷叫陈实,又名陈国藏,是深州市兵曹乡蔡张村人,1915年2月出生,1936年1月在庄火头村教学,1938年6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入党,12月任当时的束晋县大队政委,1942年6月牺牲,年仅27岁。1983年5月,被民政部追认为烈士。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寇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姥爷心中那强烈的救国救民之情被点燃了。1938年6月,他毅然告别亲人,投笔从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束晋县的抗日部队。“决不能让小日本欺负我们大中国,一定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当兵打仗我不怕!”临行时,姥爷给父母撂下了这样的话,以示参军抗日的决心。


1939年,上级党委决定,让姥爷负责束晋县大队《大众报》印刷与宣传工作。姥爷深入敌后,冒着生命危险走村串户,秘密发展了60多名共产党员,号召广大青年踊跃参军报国。


1939年秋天,姥爷带领战友们秘密开展抗战统战工作。走到辛集大车城一带时,发现有敌人跟踪,他急中生智,当即命令战友们分散藏身,自己则顾不上深秋河水冰凉,纵身跳入芦苇丛里藏了起来。他掏出匕首,准备跟敌人决一死战,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敌人追过来时,天色已擦黑,气急败坏地朝水里放了两枪就溜走了。


1942年春季,日寇对束晋县进行反复扫荡、清剿,烧杀抢夺,挖沟筑路,修岗楼据点,搅得民不聊生,许多人只得拿花生皮、高粱秸、树皮、草根充饥。不少人全身浮肿,病饿致死,还有百姓被迫背井离乡逃荒要饭。1942年6月,姥爷带领束晋县大队100多人部署军民反扫荡任务。他们在辛集小位村被2000多名日伪军包围,姥爷带着队伍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为国家和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姥爷的抗战事迹和永不屈服的民族气节,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今天是党的生日,我们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聆听红色故事。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的武警战士,我们更要铭记历史,把革命精神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武警战士李少龙激动地说道。


最深的悼念是铭记,最好的纪念是传承。“当兵打仗我不怕”,姥爷说的这句话,一直激励我前行奋斗。多年来,姥爷对国家那份深沉的爱、那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不但教育着我和家人,还在激励鼓舞着更多后辈。


走出陵园,小雨还在下着。让我们把对千千万万烈士的思念融入到这雨露之中,洒向大地,化为生长的力量。


党员是一面飘扬的旗帜

马向男 


厚厚的长袖工作服、长长的焊工防护手套、分不清新旧划痕的安全帽、还有一顶已经褪了颜色的电焊防护帽子……有这样一个人,正顶着烈日,蹲在设备前窄小的平台上,焊接车间的设备管道。在弧光闪烁的映照间,在炎炎烈日的炙烤下,像一座雕像。他,就是冀衡集团化学公司三车间维修工段长,分公司党支部共产党员徐玲涛。


我站在管廊下抬头仰望。阳光照耀下,徐玲涛左胸前那枚党员徽章发出耀眼的光芒。又一串焊花落下,他摘下电焊帽子,摸起旁边那个特大号水杯,拧开盖,昂起脖子“咕咚、咕咚”地灌了几大口,顺着爬梯从检修平台上下来,一边松开安全带、摘下安全帽,一边说“凉快凉快”。此时,他全身都已经湿透了,这回下来,是为了调焊机电流。


徐玲涛正在更换的是一条公称直径80毫米的物料输送管道。为了安全检修,在车间领导的安排下,这套装置夜班就已经退出了生产系统,经清洗置换合格开具了临电证、动火证和登高证,早上6点就抓紧时间安排着干上活儿了。


那几天衡水发布高温预警,当日最高气温40℃。酷热难耐,但徐玲涛和他的工友们跟往常一样,依旧是“全副武装地打扮了起来”。“维修工作就是这样,为了安全施工,也为了避免被烫伤晒伤,必须按劳保防护要求穿戴整齐。6月份是安全月,所以在安全上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党员,我必须以身作则,带头做好安全工作;越是艰苦条件下,党员就更得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冲在前面干在前面。”


徐玲涛说,为了解暑、及时补充水分,同事们都带着特大号水杯。高温天气到来之前,化学公司党支部和工会就部署好了防暑工作,为职工们准备好了防暑降温药品,有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胶囊、生理盐水,还安排食堂熬煮绿豆汤,派人拉到车间岗位上,上下午各一趟。车间还制定了高温应急预案,对待极端天气采取错峰作业的方法,之所以早晨6点就抓紧时间开始检修施工抢修,就是为了尽量把高温时段给避开。


我问徐玲涛,今上午能换完(管道)吗?他笑了,说,那是必须的,咱不能影响生产上使用不是?见我心存疑惑,他又说,不光是自己,管道弯头后边还有俩人正焊着呢!说着,举起水杯又喝了几口,然后系紧了安全带,攀着爬梯又上到检修平台上去了。


这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影响、带动着身边的人们。不止徐玲涛,在化学公司党支部带领下,来自生产一线的维修工、焊工、电工、操作工、基层管理人员……这些特殊而又普通的群体,平凡又不平凡的人们,都在被共产党员的觉悟、信仰和敬业奉献的精神激励鼓舞着,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家园更美丽、祖国更强大,正在一起埋头苦干、努力奋斗着……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