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作为我市灾后恢复重建“一号工程”,国道G240保台公路姚庄桥,在2024年主汛期到来之前顺利完成了改造提升,比原计划提前了184天。


  披星月、历风雨、斩荆棘……经过202天热火朝天的施工建设,姚庄桥“逢洪水必断交”的历史就此改写,“一桥飞架滹沱南北,再无洪流漫路断交”的梦想变为现实,广大人民群众走上放心桥、安心桥、幸福桥。


  这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历程——


  从前期规划设计、谋跑争促,到标准化施工、精细化管控,改造提升后的姚庄桥成为名副其实的标杆工程。


  总投资18373万元,建设桥长2063.5米,净宽11米,由原来的“半路半桥”变为防洪标准百年一遇的超洪桥,大幅提升了我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也成为衡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纽带。


  姚庄桥静静屹立于滹沱河上,坚韧而稳健,在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中,它将见证一个又一个砥砺前行的步伐,讲述一段又一段拼搏奋进的故事……


同心同向  创造“衡水速度”


  国道G240保定—台山公路,原为省道肃临线,在饶阳县城北跨越滹沱河,是我市连通北部市、县的交通要道。而滹沱河承担着上游岗南、黄壁庄水库的泄洪任务,每当洪水来临,滹沱河南北堤之间一片汪洋。


  2023年,海河流域发生“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我省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国道G240我市境内部分路段被淹,滹沱河南北断交,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遭受严重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灾情极为牵挂,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提供了强大政治引领和科学行动指南。


  救灾救急,片刻不能等。灾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临现场视察,指导灾后重建工作,部署项目建设。省交通运输厅优化规划编制,强化要素保障,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举,开辟“绿色通道”,集中办公,分级分类合并审批,将项目纳入水毁重建重点项目。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灾后重建调度会,启动“容缺”机制,推动项目快速落地落实。


  建设如此高标准、大体量的工程,资金如何保障?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增发国债政策“窗口期”,最大限度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而对于项目来说,要想争取到第一批国债资金,必须抓紧跑办前期手续。于是,省、市各有关部门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省发改委指导完善项目前期手续,及时录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省交通运输厅主要领导多次到国家部委成功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我市成立工作专班,强力跑办,争分夺秒。最终,姚庄桥项目投资全部由省级以上资金保障,极大地缓解了地方筹资压力,为饶阳县加快灾后重建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决心。


  “项目前期的手续,我们采取的是分组同步推进、交叉进行的方式。”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于立东介绍,无缝衔接贯穿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2023年8月20日,项目正式启动;9月26日,省水利厅出具全省第一个涉水交通项目防洪评价专家审查意见,同日项目顺利通过省交通运输厅方案研究报告专家评审;10月13日,批复方案研究报告;11月7日,批复施工图设计;12月1日,完成施工和监理招标;12月7日,施工单位进场建设;12月12日,举行施工仪式……从项目启动到进场施工,仅用时110天,比常规项目缩短了一半。


  “救灾救急就得快啊,周边的群众等着呢。我们早建成一天,老百姓就少等一天。”于立东所说的“快”,既快在前期审批中,也快在后期建设上。


  饶阳县将项目建设当作头等大事,闻令而动,主动配合,协同作战,第一时间启动拆迁工作,打造了一流稳定安全的建设环境。


  为加快施工进度,工程加大人员、设备投入,采用平行流水作业,将各工序紧密搭接,组建工作专班,“时刻调度”“24小时督战”,确保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在工程建设现场指挥部,墙上的一张项目进展图格外引人注目。姚庄桥项目执行经理李雪峰介绍:“现场施工的每一个节点都能体现在这张图上。这几个月里,我们每天晚上连续作业,早上第一时间在图上标红更新,让每个人对工程的整体进展情况心中有数。”


  建设人员统筹兼顾,把工程的大节点拆分成小节点,再优化分解到每道工序,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快速推进。136处桥墩、280片预制梁板,勾勒出大桥复杂而严谨的建设过程,也映射着建设者们挥汗如雨、争分夺秒的日日夜夜。


严把关口 打造精品工程


  灾后重建,不仅是救急,还要立足长远,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真正做到未雨绸缪。


  因此,项目跑得快,质量过硬是前提。


  姚庄桥在建设过程中始终践行“工程质量求优、过程管理求精、监督管理求严”的宗旨,倾力打造“百年品质工程”——


  实行“监理+代建”一体化模式,积极优化冬季施工组织,严格把控钢筋、混凝土等主材质量,严格要求桩基深度和梁板保护层厚度等关键指标;


  现场派驻专职安全员,严格落实安全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成立资金监管小组,强化资金使用和管理,常态化监督、全周期跟踪,督促规范使用增发国债资金;


  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确保资金拨付及时合规,农民工工资及时发放;


  ……


  “在资金监管方面,每期申报的计量资料我们都及时组织各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在48小时内完成审批,保证资金快速投入到项目使用当中。”姚庄桥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刘兴剑介绍,在质量管控上,他们严格执行首件认可制度,加强事前监理和事中控制,确保质量瑕疵消灭在萌芽当中。


  天寒地冻、土层复杂、作业空间狭小……特别是极寒、冰冻等恶劣天气下,桥梁混凝土浇筑极易发生冻害,并面临水分蒸发、流失等挑战。姚庄桥灾后改造提升工程施工难度不小。


  “拌合站料仓采用全封闭设计,混凝土用温水拌和,运输罐车罐衣保温,接柱养护采用暖棚法,箱梁暖篷蒸汽养生……”李雪峰介绍,为有效应对冬季低温的影响,他们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混凝土浇筑效果。同时,工程钢筋加工智能数控,实行智慧化管理、可视化监督、全过程追溯。他们还严格做好基坑围挡、现场安全警示等现场安全管理,贯彻执行各项降尘抑尘环保措施,确保工程质量稳定。


  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省审计厅审计组、省交通运输厅综合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纪检监察组全过程跟踪监督,确保项目依规建设,精心打造河北省灾后重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和标志性工程。


  在全方位的安全监管下,项目部制定了科学高效的施工计划,每天约有100多名工人在工地上轮流奋战,同时提前谋划工人、机械、物资衔接事宜,确保工程建设有质有序——


  2024年1月6日,首根钻孔灌注桩开钻,仅用26天时间即完成全桥140根钻孔桩;


  1月20日,48个台座和8套箱梁模板全部加工完成,同时,完成首片30米预应力箱梁浇筑,比原计划提前37天;


  3月18日,首片30米预制箱梁吊装完成,这一关键工序提前启动,比原计划早约一个半月;


  5月16日,预制箱梁吊装全部完成;


  ……


  夏天一般是沥青摊铺的黄金季节,可以达到更好的压实效果。“上面太阳烤,下边沥青蒸,尤其是倒料的时候,眼跟前热量非常大。”沥青摊铺机操作工孙少昌说,尽管辛苦,但看着桥面一点点修建畅通,感到无比开心。6月份以来,30多名工人克服高温影响,科学调配,确保路面摊铺不间断作业。


  秉持“早建成一天,老百姓就早受益一天”的理念,姚庄桥项目科学优化施工组织,钢筋加工、预制梁场、现场施工三大工区战严寒、斗酷暑,交叉推进,昼夜奋战,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只为早日竣工通车。


铺就坦途 造福一方百姓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公路与桥梁是农村最基本的交通设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


  国道G240是贯穿“中国蔬菜之乡”“京津菜篮子”饶阳县南北的唯一普通干线公路。因此,姚庄桥在饶阳百姓心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又十分特殊,它是当地果蔬运输进京的必经之路,24小时交通量达15000辆(次)。


  早日将大桥改造提升,安全顺畅出行,是滹沱河两岸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1996年特大洪水过后,为保证滹沱河行洪期间交通畅通,经省交通厅批准,我市决定采用总体规划、分三期修建肃临线滹沱河超洪桥——一期修建于1997年,建设全长404米;二期修建于2004年,建设全长1607米。而2023年开始的姚庄桥灾后改造提升项目为三期工程,建成后总长达到4056.5米,成为全省普通干线公路最长的超洪桥。


  “自从这桥开始改造,俺们基本上每天都到河边来溜达溜达,看看施工进度。现在大桥终于要开通了,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项目开工以来,姚庄桥几乎成了周边村村民每天固定的打卡地,一个个观望的眼神里满怀憧憬与期待。


  民之所盼,政之所往。


  如今,凝聚着关心关怀关爱、倾注着智慧心血汗水、承载着光荣梦想期盼的姚庄桥灾后改造提升工程,在滹沱河两岸几十万父老乡亲的翘首以盼中胜利完工。这是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是落地落实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推动衡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自从断交以后,开车绕道得多花一个多小时,很不方便,路不好走还经常堵车,早就盼着大桥通车了!”饶阳县大尹村镇吕汉村蔬菜种植大户王雪兵提起即将开通的姚庄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以前因为交通不方便,客户不愿意来咱这儿。客户少,我们的蔬菜售价就比较低。看着这么好的菜卖不上价,心里真是干着急。”有着12年种植经验的王雪兵,目前种有20亩西红柿、甜瓜、茄子等蔬菜。他深有感触地说,“大桥通车后,肯定会大大降低我们的人力成本、农副产品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马上就到汛期了,这下再也不用担心运输问题了。”


  路修通了,桥建好了,交通变方便了,群众的致富路也更加宽广了。


  “之前到大官亭镇和大尹村镇送货,要绕行饶阳县战备路或者安平县,往返一趟大概4个小时,一辆车每天只能往返两趟,销售额较以前每天少了1万多元。”饶阳县业顺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位于五公镇王桥村,公司负责人宋红业介绍,外地客商来饶阳收购果蔬,基本会下单他们公司的包装筐,特别是大官亭镇的桃子、葡萄和大尹村镇的西红柿产量都很大,对包装用品的需求量也比较大。


  “货足,客户有需求,但就是送不到人家手里,只能干着急。”宋红业说,大桥通车后,他们的运输时间会大幅缩短,运输成本也会大大降低。比如到大官亭镇的姚庄果蔬交易市场,往返时间将缩短到1个小时,一辆车每天能往返五六趟。眼下,正值销售旺季,没有了运输的“后顾之忧”,公司正开足马力加工生产。


  姚庄桥的成功改造不仅为百姓带来了交通上的便利,还给我市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这不仅是一座利民桥,更是一座富民桥。


  大道如虹,通达四方。沐浴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这座全省灾后改造提升工程中单体投资最大、项目审批最快、开工建设最早、建设速度最快的超洪桥胜利完工,成为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砥砺奋进正当时,乘风破浪再扬帆。以此为契机,我市将继续大力弘扬抗洪救灾精神,努力打造高品质果蔬示范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争先进位、勇闯新路,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衡水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