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衡水大地处处涌动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春潮。



衡水创新港内繁忙有序,走进河北岳泓智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随处可见工人忙碌的身影。“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全位置管道自动焊接机器人,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获两项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性能优于国外产品。现在正加紧生产的是东非原油项目订单。”岳泓智机总经理王爱国介绍,自2019年落地衡水创新港以来,公司依托天津工业大学、山东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科院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力量,开展了多项核心技术的研发,自动焊接机器人产品获得管道国家实验室数据认证。


岳泓智机的快速发展,是衡水创新港搭建的协同创新平台结出的硕果之一,也是枣强县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优势,实施“京研冀造”发展模式的企业之一。



作为北京中关村(枣强)产业协同创新基地,自2017年11月投运以来,已有32家企业落户,一颗颗创新“金种子”相继在这里生根发芽,让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入驻企业迅速成长,平台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越来越强,一大批京津转移新兴产业在这里集聚成势、发力‘智造’。”衡水创新港副指挥长张庆六介绍,衡水创新港发挥“技术创新+产业培育+产业基地”的全链条孵化平台作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北京产业项目转移,推动京津冀科技成果在枣强转化,有效缩短科技成果转化时间。目前,园区企业获得专利数达到93项,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共130余人,承接北京转移转化项目15个、津冀转化项目4个、深圳转化项目两个,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向纵深拓展。


协同创新,离不开筑巢引凤。“创新港这里什么都有,1万平方米的研发办公区,6万多平方米的I、II、Ⅲ号加速器,5000平方米的众创空间,供小微创客和科技项目免费入驻。600套人才公寓、多功能路演厅、创客咖啡、健身空间等功能载体,为高端人才提供了舒适宜业的基础环境。”王爱国一一列举,“也正是基于这样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通过‘湖城人才卡’引进了5名专家,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王爱国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河北昊瑞坤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辉,谈及来创新港的初衷,他坦言:“创新港的营商环境没得说,围墙以内的自己干,围墙以外的政府办,也正是因为优渥的营商环境和人才支持政策,我们的企业才会在这里越来越好。”


河北昊瑞坤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团队2015年开始在北京中关村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研发超大尺寸3D打印智能制造装备的核心技术,2019年响应“京研冀造”号召在衡水创新港回乡创业,进行超大尺寸3D打印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成果转化。2021年初完成32米×6米×6米超大尺寸的3D打印模块化智能集成装备的中试。“这台装备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工业级3D打印装备,我们用这台装备完成了全球最高的3D打印雕塑——生命之花的生产制造,解决了民用大尺寸3D打印低成本规模化应用的世界性难题,可服务于景观、建筑、工业制造等多种行业多种应用场景。”李明辉介绍道,该产业项目目前拥有12项专利,待申报专利30多项,并参编了中国建筑首个3D打印行业标准。



“我们致力于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高标准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促进产业转移精准化、产业承接集聚化、园区建设专业化,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推动企业和创新港的‘双向奔赴’。”张庆六介绍道。


枣强县累计投入5亿元支持衡水创新港平台建设,目前创新港周边实现土地收储800余亩,可随时用于项目建设。园区内建成行政服务中心,集合税务、审批等职能部门,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搭建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平台,协助企业融资、申请资金支持2000余万元,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难题;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枣强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优惠政策;实行投资项目审批全程代理、联审联批和项目秘书制,对引进特大项目“一事一议”,领导包保专班服务,确保项目“招得来、留得住”;组建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定期开展“送政策入企”“企业家共话发展座谈会”“企业家早餐会”“经济运行调度”等活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张庆六表示,衡水创新港将着眼产业布局,构建适应协同创新的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开展“谋跑争促”,加强“双招双引”,主动对接京津产业外溢,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招引一批电子信息、工业设计以及物联网、大数据等产业项目和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在推进实施“京津研发 枣强转化”上实现更大成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