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智新电磁2000万吨精品电工钢服务全球


创新驱动,让“独角兽”越跑越快


记者 金鹏 通讯员 彭月娟 邹雅婕


  7月1日,在首钢智新电磁材料(迁安)股份有限公司新厂房里,首钢电工钢第2000万吨纪念卷缓缓下线,标志着中国钢铁工业在高端材料领域又树起一座里程碑。从首钢历史上第一卷电工钢在轰鸣中启航,到如今2000万吨精品电工钢服务全球,这个看似简单的产量数字背后,却是首钢智新完整工业体系实力的有力彰显,是智能制造的创新硕果、核心技术的自主突破和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智慧结晶。


  近日,记者深入刚刚入选《2025全球独角兽榜》的首钢智新电磁的生产一线,探寻这家企业在科技创新、生产运营等方面的成就,感受其蓬勃的发展动力。



近日,在首钢智新电磁材料(迁安)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检查产品质量。梁玉水 摄


  科技创新:点亮发展引擎


  首钢智新电磁始终将科技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和资源。公司拥有一支由行业顶尖人才组成的科研团队,他们专注于电工钢领域的技术研发,不断探索创新,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与工艺技术部工程师李泽琳的交流中,记者深刻感受到了首钢智新电磁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李泽琳介绍说:“公司一直致力于攻克电工钢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近年来,累计攻克了450余项技术难题,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让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首钢智新电磁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近年来,首钢智新共计攻克450余项技术难题,授权专利367项,其中发明专利181项(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发表论文320余篇,主导或参与制定各类标准34项,获评冶金行业科技奖4项、北京市和河北省科技奖8项、国家级管理创新一等奖1项。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中,首钢智新成功上榜,在全球1523家企业中排名第395位。


  为了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首钢智新电磁积极与行业头部客户、一流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等建立了17个联合实验室。通过产学研合作,公司能够充分利用各方的优势资源,加速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在与某高校的联合实验室中,双方共同开展了关于新型电工钢材料的研究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研发出一种具有更高磁导率和更低铁损的新型电工钢材料。这种材料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迅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变压器等领域。


  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了一台台先进的研究设备,这些设备是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李泽琳介绍:“我们配备了近百台套先进的研究设备,能够更加精准地进行实验和测试,为技术研发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正是凭借着这些先进的设备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首钢智新电磁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管理创新:高效与品质有机融合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首钢智新电磁的生产运营也呈现出高效、稳定的态势。公司拥有世界首条面向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和全球首条高性能取向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这些生产线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在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生产车间,轧机快速稳定地轧制着带钢,卷取机高速运转,将生产出来的硅钢成品迅速收集起来。辊轧机操作员徐厚军告诉记者:“这条生产线的轧制速度可达到每分钟1500米,生产效率较传统方法提高了8至10倍。而且,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厚度误差极小,在1.5万米长度内,厚度误差不超2微米,这使得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除了高效的生产速度,首钢智新电磁对产品质量的把控也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生产过程的监控,再到成品的检测,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确保每一件产品都符合高质量的要求。在原材料采购环节,公司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评估,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可靠;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实时监控产品的质量,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调整和改进;在成品检测环节,采用多项严格的检测标准,对产品的各项性能进行全面检测,只有通过所有检测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


  正是由于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高度重视,首钢智新电磁的产品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目前,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电工钢产品应用已实现全球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全覆盖,国内每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首钢芯”;取向电工钢应用实现特高压直流、交流输电领域全覆盖,超薄规格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居国内第一,稳居变压器材料供应商世界第一阵营。


  体制创新:打出一套漂亮“组合拳”


  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首钢智新电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近年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面深化改革,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2024年3月份,首钢智新电磁材料(迁安)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顺利召开,这标志着公司在改革发展的征程上迈出了关键一步。股改工作的完成,为公司建立了更加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也为公司的融资和资本运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


  公司在党建、治理、市场化选人用人、市场化激励约束和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公司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深入落实公司改革发展任务部署,让党委的组织保障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经营生产成果上,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推行竞聘上岗、绩效考核等制度,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选拔任用了一批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将员工的收入与工作业绩挂钩,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科研人员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


  作为“科改行动”的重点企业,首钢智新电磁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公司以“科改行动”为契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主题实践活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度整合科技创新要素、深挖科技创新潜能、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将创新融入“产销研用”的各环节,持续提升首钢电工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优势。


  展望未来:向着更高目标迈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首钢智新电磁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公司将继续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以管理创新为重要支撑,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关键输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比较竞争优势、效率效益和价值创造能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推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和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领域,将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满足市场对高端电工钢产品的需求。


  在管理创新方面,公司将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生产运营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


  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公司将积极探索新的市场需求和客户群体,创新营销模式和服务方式,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链生态系统,实现互利共赢。


  此外,公司还将扎实推进科改示范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和全新动能。通过科改示范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力。


  在采访的最后,首钢智新电磁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始终秉承‘创新突破、追求极致’的企业精神,坚守‘科技是生存之本,创新是发展之路’的创新理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向着世界一流的电工钢企业目标奋勇迈进。我们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首钢智新电磁必将在迁安这片热土上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为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原标题:创新驱动,让“独角兽”越跑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