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一大早,为保证棚内温度,冀州现代农业示范园负责人李栋拿出手机,在屏幕上轻轻点击几下,示范园B区内7座大棚的保温被就自动放了下来。“我们计划年后在这7个棚里种彩椒、太空椒,先放下来做保温准备。”


以往,传统大棚过冬用的保温棉被需人工铺卷,费时又费力。如今,新式大棚用上了自动卷帘机,并与手机联网,只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完成。


冀州现代农业示范园位于冀州区徐家庄乡榆林村段,占地面积480亩,总投资0.9亿元,预计建设各类大棚40座,目前已投产使用9座,以种植番茄、螺丝椒、黄瓜等为主。园区目前拥有五种棚型,分别为玻璃智能温室、冀州型单膜棉被拱棚、冀州型双膜棉被拱棚、寿光第九代日光温室、装配式低碳日光温室。


“相较于传统大棚,新型温室更长、更宽、更高。更值得称道的是,多个环节都用上了高科技。”李栋笑着说道。



温室内,一株株西红柿秧盘绕在吊绳上,翠绿的枝蔓一米多高,枝叶间挂着一颗颗红彤彤、圆溜溜的西红柿,长势十分喜人。


“这是咱们的世纪嘉美西红柿,果实硬度大,货架期长,耐裂,耐储运。比普通西红柿生产周期短,只要80天就能成熟。眼下这茬西红柿正在采摘期,每天都有订单。”李栋说起“科技果”如数家珍。


和传统种植不同,得益于科技力量的加持,如今种菜有了新种法:作物上方,棚架上高高悬挂着一台植保机,能够为作物增氧杀菌;棚内的大屏幕可以实时查看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温、湿度,还有土壤pH值等参数;恒温20℃环境能够缩短作物生长周期,使作物更快成熟、结果;种植垄抬高,方便施肥、采摘。


记者注意到,西红柿根部错落有致,根根分明。李栋解释,这是为了精准滴灌,节约水资源。区内建有一座15℃恒温管理房,植株下方的滴灌系统能实现恒温统一滴灌,精确滴灌每一株作物,用水更精准,营养调配更平衡。



“每个温室里都有一个智能终端控制箱。”李栋乐呵呵地说:“通过这些控制按钮可以精准操作,收放卷帘、顶侧卷膜、智能放风等等,一个人就能进行棚内管理,基本实现自动化了。棚内数据用手机就可以看到,还可以线上远程调控。”


……


科技含量如此高,产量怎么样呢?


“以西红柿为例,一个智能温室大棚的季产量8万斤-10万斤左右,每季每亩产量1万5千斤左右。根据价格浮动,每季每个棚的销售额30-40 万元,除去蔬菜种植和养护成本,净利润约30万元以上。”说起发展前景,李栋更是喜上眉梢。


温室里,几名工人正在给西红柿分拣、装箱,动作娴熟,忙而有序。自去年项目开始建设,园区就积极对接周边乡镇,目前有30余名农民来到园区工作,项目全部建成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



冀州现代农业示范园在发展过程中,全面推行“基层党建+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户+金融保险”五位一体联农带农经营模式,实现龙头企业、村集体、群众共同富裕。目前全区已辐射带动30个村庄群众从事果蔬种植,累计建成高标准蔬菜大棚200余座,全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年产果蔬约12万吨,果蔬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撑。冀州区将借助北京新发地、恒蔬无疆、千喜鹤等市场、技术、品牌优势,发展智慧农业,强化科技支撑,引导传统果蔬产业向信息化、标准化、智慧化的现代农业转变,早日建成“冀中南地区优质果蔬生产供应基地”。


文/图    见习记者  李云松 王雅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