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市民的品质生活。


数据显示,我国城市每天人均产生生活垃圾1.16公斤。据统计,保定主城区现有常住人口约150余万人次,日产生活垃圾高达1200余吨,可谓“堆积成山”。


如此巨量的生活垃圾去了哪里?又是如何“消失”的?


12月20日,市城管执法局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贾赞利向记者讲述,他们如何实现主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并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目标。


“中心主要承担主城区生活垃圾转运、渗滤液净化处理、生活粪便发酵处置及洗扫车泥沙填埋处理工作。”贾赞利说,中心拥有全市唯一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采用国内先进垂直压缩成套设备,在河北省处于领先水平,能快速、高效完成生活垃圾的处理、转运工作。



早晨开站后,环卫服务中心第一趟次生活垃圾转运车整装待发。


截至目前,生活垃圾转运站今年已接纳主城区生活垃圾车辆51880车次,通过压缩处理后向焚烧发电厂转运生活垃圾41.83万吨,保证主城区生活垃圾日进日清和安全有序运行。


面对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生活垃圾,每种垃圾都有着低碳、环保的处理方式。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堆积、发酵、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若不加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贾赞利说,为保护环境,对渗滤液进行处理非常必要,“中心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采用中温厌氧+生化+三级膜处理工艺,日处理规模为150吨/日,今年共处理渗滤液3.27万吨。”


学生们到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资料片)


此外,随着环卫保洁机械化水平提高,市区主干道均采用洗扫车保洁,洗扫泥沙转运至填埋区卫生填埋处理。今年共处理洗扫泥沙6.8万吨,做到当日进场、当日填埋处理,处理率为100%;为确保市区生活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该中心还建有一座处理规模50吨/日,总容积为1500立方米的粪便处理设施,可经过发酵分解后将粪渣进行填埋处理,今年共处理1万余吨。


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改进技术和设备,优化工艺流程,确保处理过程的高效、安全、无害化,是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前进的方向。为此中心一直致力于提高处理效率和质量,并与河北农大等学校和企业开展科技合作,推动中心生产运行的技术创新。


除了功能设施的提升,市民共同践行垃圾分类让城市更宜居,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生动演绎。为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该中心将原占地1700平方米的废弃堆肥车间,改造成目前全河北省规模最大、数据统计最全,能够及时监督定位,集垃圾分类科普、成果展示、学生实践等功能为一体的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并向市民开放。目前,该基地已列入住建部公布的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名单。


“未来,市城管执法局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将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设施和技术水平,提高生活垃圾处理的效率和质量。”贾赞利充满信心地说,中心将继续为保定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为建设美丽绿色宜居的城市建新功。

来源:保定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