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拉住了李左车,右手再把栾布拉。三人同把那鬼门关上踏,生死二字且由它……”
京剧“马派”的经典名剧《淮河营》,马连良饰演蒯彻,他那饱满圆润,流畅华美的唱腔,不仅让听众大饱耳福,而且让一个历史人物更加广为人知,他就是李左车。
七九河开,“雨水”将至,河北平原依旧春寒料峭。“草色遥看近却无”,放眼望去,遍地的麦苗已经泛绿,但近前细看,都还是枯黄的色调。麦田中有一座一米多高十几米见方的土台,平平整整,像是一座刻意修筑的祭坛。台上是茂密的果树,在平坦开阔的麦田中格外显眼。更加让人肃然起敬的是土台旁边“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这是一座汉墓,传说中的李左车墓。
李左车墓
位于深州市大冯营村的这座墓冢,是全国5座(抑或6座)李左车墓之一。
大冯营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协助刘秀夺得天下的东汉开国名将、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位的著名“大树将军”冯异,当年在此扎营,村子得名“冯营”。而刘秀在转战河北的过程中,确实曾经据守深州的下博镇,大冯营就拱卫在下博附近。因此,冯营的故事并非空穴来风。李左车埋骨大冯营,让冯营的历史更多了几分厚重。
正史中关于李左车的记载极少,《史记》并未单独为其立传,而是把他的故事记在了《淮阴侯列传》和《张耳陈余列传》中。李左车乃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秦末谋士。依《史记》的记载:秦末,六国并起,李左车辅佐赵王,被封为广武君。西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刘邦派大将韩信、张耳率两万将士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攻打赵国。赵王和辅佐他登上王位的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要来袭击,率20万大军驻扎在井陉口。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韩信、张耳刚刚打了一系列胜仗,其锋芒势不可当。可是,远离本国,长途奔袭,运送粮草是他们的软肋。眼下井陉这条道路极其窄狭,两辆战车都不能并行,汉军的队伍迤逦数百里,运送粮草的部队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能拨给我3万人马,我从隐蔽小路绕过去,出奇兵截其粮草,断其后路。而您深挖战壕,高筑营垒,不与交战,坚守井陉口。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用不了10天,两位汉将的人头就可送到您的帐下。可惜,成安君是位信奉儒家学说的书生,经常宣称正义的军队不用诡计欺诈,加之自恃兵力10倍于敌,自然不肯接受李左车的计谋,坚持正面作战,主动出击。韩信得知大喜过望,他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半夜出发,从隐蔽小道上山待命。然后派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赵军远远望见韩信背水作战,大笑不止。两军开打,韩信、张耳佯装不敌,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营地。赵军以为胜利在望,倾巢出动,乘势追击。这时韩信预先派出的两千轻骑,火速占领了空虚的赵军营垒。赵军在受到顽强抵抗,想要退回营垒时,只见营中早已插满了汉军旗帜,顿时军心大乱,四散而逃。汉兵前后夹击,彻底摧垮赵军,杀死成安君,生擒赵王,这便是著名的“背水一战”。韩信传令全军,不得杀害李左车,如能活捉赏赐千金。于是有人捆着李左车送到军营,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向东而坐,自己则向西对坐,按照对待老师礼仪对待李左车,并请教说:“我要向北攻打燕国,向东讨伐齐国,怎样做才能成功呢?”李左车推辞说:“打了败仗的将领,没有资格谈论勇敢,亡了国的大夫更没有资格谋划国家生存。而今我是兵败国亡的俘虏,有什么资格计议大事呢?”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了,在秦国而秦国却能称霸,这并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愚蠢,而到了秦国就聪明了,而在于虞国国君不能信用他。如果成安君真的采纳了你的计谋,恐怕我韩信也早被生擒了。我倾心听从你的计谋,希望您不要推辞。”李左车说:“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只恐怕我的计谋不足以采用,但我愿献出愚者的忠诚,为汉军效力。”他仔细分析了韩信面临的形势,双方的优势、劣势以及人心向背,特别是当地百姓劳苦、汉军士卒疲惫的实际,指出:“我的见识浅薄,但我私下认为攻燕伐齐是失策的。如今为将军打算,不如按兵不动,安定赵国的社会秩序,抚恤阵亡将士的遗孤。用牛肉美酒犒劳军队,显示出兵精粮足的气派,摆出进攻燕国的姿态,而后派出说客,拿著书信,向燕国宣示自己的实力和决心,燕国必不敢不从。燕国顺从之后,再派说客劝降齐国,齐国就会闻风而降。如果这样,那么夺取天下的大事都可以谋求了。‘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用兵本来就有先虚张声势,而后采取实际行动的,我说的就是这种情况。”韩信听从了李左车的计策,派遣使者出使燕国,燕国听到消息果然降服。
韩信虚心求教李左车
关于李左车,《资治通鉴》记载的也是同一件事。但就是这一件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没有被淹没,反而不断发酵,不断演绎,就像一棵大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虽然时光流逝,他高达10米的墓冢被岁月侵蚀只剩不足两米,但他的知名度甚至盖过了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的祖父李牧。他的坟墓至少有5座,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古时候有些达官贵人去世后,因为随葬品很珍贵,所以多立几个坟丘,称为疑冢,迷惑盗墓者。虽然我猜不出每一座李左车墓的真实来历,但可以肯定不是故布疑阵。
他在民间成为智慧的化身,在一些京剧剧目中,甚至成了用十面埋伏击败项羽的主角。元杂剧中更是屡屡提及,比如白朴的《墙头马上》:“休道老相公不来,便来呵,老汉凭四方口,调三寸舌,也说将回去。我这是蒯文通、李左车。”马致远的《汉宫秋》:“我哪里是大汉皇帝!我做了别虞姬楚霸王,全不见守玉关征西将。那里取保亲的李左车,送女客的萧丞相?”前一处是夸口,自比李左车;后一处是国难思良将。更有甚者,说他死后封神,而且是很厉害的“雹神”。《聊斋志异·雹神》中,就记述了他降冰雹于章丘,落满沟渠而不伤庄稼的传奇故事。纪晓岚的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有其踪迹。至今传说中李左车的家乡山东安丘市雹泉村李左车纪念馆内仍有“雹泉”,当地百姓信奉雹神,香火不断。李左车在民间的声望可见一斑。
韩信派李左车到楚营诈降
《史记》附在他人列传当中的一个人、一件事,为何如此耐人咀嚼,而且越嚼越有味道,历经千年而不淡?这个故事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成语。如果说这句成语的含义在其他典籍中也有表述,那么,接下来李左车的那一句“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更加发人深思。凡夫俗子信口开河的话,圣人都会选择、参考。而一个高明的将领,更要善于听取一切意见,决不可因人废言。再愚笨的人,经过千百次的思考,也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一定要广开言路,兼听则明。
这个故事留下了“先虚后实”的用兵方略。《孙子兵法》中阐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些道理很容易理解,但是很难操作。两军对垒,更多的时候是开打。当局者要打,旁观者喊打。如果有比打更好的办法呢?李左车就给韩信出了一个不用打的好主意。但是,这个先虚后实的策略,必须有一定的实力作为后盾,否则,单靠虚张声势是没有人买账的,这一点值得永远记取。
这个故事留下了用人不疑的经典范例。当李左车作为俘虏被押送到韩信面前时,“信乃解其缚,东向坐,西向对,师事之。”其实这样的场面在古典小说中并不罕见,尤其是《水浒传》中,宋江动不动就为俘虏松绑甚至下跪。但是,总觉得宋江的行为是权宜之计。而韩信则是李左车的铁粉,他对李左车不仅真诚相待,而且以师事之。正因为如此,在赵国无所作为的李左车,在韩信军中呼风唤雨。同样,有了李左车的韩信如虎添翼。
这个故事留下了做事要审时度势、灵活权变的道理。井陉之战开始前,应当说赵军胜券在握。如果听了李左车的意见,韩信插翅也飞不过井陉关。遗憾的是“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成安君信奉儒学,主张要打就光明正大的打,使用计谋算什么君子。结果不仅全军覆没,自己项上人头也成了韩信的战利品……
一代谋略家李左车到底葬在什么地方,只有地方志书的记载,而志书的信息来源大都是民间传说。深州大冯营的百姓代代相传李左车为饶阳县人,死后其灵柩由南往北运送,路过深州大冯营村时,用于抬棺的铁链突然断了,灵柩被迫停于此地。不知是天意还是李左车本人的意愿,突然大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瞬间将棺材掩埋。
我仔细观察,发现墓地里栽种的是杏树。虽然猜不出当初栽种杏树是何用意,但用杏树拱卫着墓冢,颇有些“杏坛”的意思。而杏坛是孔老夫子讲学的地方。传说韩信被诛,李左车归隐山林,晚年以教书育人为业。莫非是采信了这一传说?
起风了,墓地里刮起一阵小小的旋风,卷起地上的落叶旋转着。小时候听说墓地里的旋风是地下的灵魂所为。我一边躲开旋风一边想,会不会是李左车在对我敲黑板:切记千虑一得。
当地村民说,近几年曾经有饶阳姓李的人家前来祭拜。不论和饶阳李氏扯不扯得上关系,李左车值得祭拜。
编辑:张旭辉
来源:《乡音》2023年第4期
原标题:美文欣赏│郭华:“千虑一得”李左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