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76岁,背诵国学经典已经有三个年头了,经历了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懵懂到喜欢的过程。


刚刚接触国学经典时,感觉《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比较容易学,《中庸》《大学》《论语》都是文言文,再加上过去一点也没有接触过,所以有些怵头,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心思。但回想起自己开始练拳学戏,拳谱、剑谱、戏词都很繁杂,开始学习时也很困难,但通过后来的努力钻研,十几套的拳谱,几百式都背过了,唱评剧那么多段的戏词也都背过了,难道我会被背诵经典拦住?


我是一个对喜欢的事非常认真的人。在实践中明白了打拳只有背熟拳谱,下功夫多练,才能运用自如,行如流水。唱戏必须背熟戏词,并且用普通话朗诵,多唱多练,才能唱得有板有眼,声情并茂。想到自己练拳唱戏的成功经历,我下定决心,坚定信心,一定背熟经典,以“默而知之,学而不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学习背诵。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勤奋努力,三年来,我已能够熟练的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总计25000多字的国学经典。在背诵经典的过程中,我不仅获得了精神的滋养,对于人生也有了越来越深的体会。我认为,老年人要想生有所乐、学有所得,诵读经典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背诵经典,可以愉悦心情。孔夫子在《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所以学习经典是非常快乐的一件事。有了这种好心情,越学越觉得有趣。我先背给爱人听,后背给子女亲友听,再背给老师听。在背诵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不仅背诵,还要默写,写后对照虽有瑕疵,但很快乐。


今年九月,老朋友给我录制背诵视频,我兴奋不已,朗朗上口,如饮甘泉,如饮美酒,越背越有劲儿,一点也不觉得累。其实说心里话,一开始的背诵是毫无兴趣的,但通过记忆锻炼,背诵有了成果,自己开始变得更加开心和自信,特别是当熟练地背给别人听的时候,那种兴奋劲儿是任何人体会不到的。


背诵经典,可以增强记忆。我们这些70岁以上的老人记忆力在不断下降。见到老同事,常常想不起名字来;日常生活中想去拿某件东西,到那里以后常常想不起拿什么;出门不是忘这就是忘那。有一次,我去串门,顺便把垃圾带出去,却忘记扔到垃圾桶,带着垃圾就去串门啦,结果人家还以为送什么好东西来了,忙来迎接,闹得很尴尬。通过几年来的背诵,我的记忆力有所好转,老伴儿还表扬我,我很高兴。


背诵经典,可以自省其身。我退休在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学习经典,修身立德,对照自己的人生经历,检查回顾哪些做得到位,有哪些不足。孔子在尧曰中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人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我要传承忠孝仁义的家风,像孔夫子那样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衣食住行,循规蹈矩,不贪恋财物,修养身体,少给社会添麻烦,少给儿女添心事,支持他们好好工作,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


背诵经典,可以活跃气氛。为加深对经典的理解,我坚持背诵不停止。同时,还把一些对名言名句的理解讲给老伴听,一是能提高我的讲解水平,二是活跃家庭气氛。我的体会是,愉快的交谈更能提高记忆力。如“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回忆我们成人之美的事儿。我还给她讲什么是“朋友切切思思,兄弟怡。”就是说对朋友要真诚,对兄弟姐妹要互相关心。生活方面,学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蔼,鱼馁而肉败,不食”,教给她不能吃腐败的食物。我自己则坚持“唯酒无量,不及乱,”的原则,不再喝过量之酒。“君子其言也讱”,不该向别人说的话不说。“过犹不及”就是适可而止等等,我们交流经典,做到通俗易懂,真是其乐融融。


背诵经典,可以传承家风。我的学习精神感染了我的兄弟及子侄们。我们家55口人,兄妹六人,子侄辈13人,孙辈也有四人参加工作。二弟向我学习,背唐诗三百首;三弟书法有基础,天天练毛笔字。外甥在联通工作,每天学习“平语近人”,已记笔记四百多条,七八本。孩子们多数在外地,工作都进步很快。教育子女“居处恭,执事敬,于人忠”“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我把这些名言名句发给孩子们,他们很高兴,对我表示感谢。


背诵经典,可以帮助别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始终铭记在心,坚持从小事做起,与人为善。我坚持在路上捡拾钉子等尖锐金属物品,以防扎坏轮胎,同时资助照顾身边有困难的亲友。我学习孔夫子的“对朋友忠告而善道之”。我有一位同事,也是朋友,他是老党员,因种种原因失掉了组织关系,十多年未交党费。我得知后,劝他补交党费,接上组织关系。他按我说的办了,交了3000多元接上了组织关系,他很高兴,我也感到欣慰。


背诵国学经典已成为我的兴趣爱好和习惯。每天很充实,心无杂念,很快乐。在国学班又认识这么多老师和年轻的朋友们,向他们学到了很多新鲜知识。我觉得越活越年轻了,精力更充沛了。我愿意像年轻的朋友们学习,取长补短,不断进步,过有意义的老年生活。


作者:王铁基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