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总是喜欢先读序言。


好的书序,恰似名胜景观入口处一幅精彩的简介,更像满桌佳肴中第一道鲜美的硬菜。


去年,市人大原副主任王智明惠赠一书,是政协原副主席崔根乱的诗文集《秋叶诗话》,书序由智明同志所作,题为《一本老少咸宜的好书》。按智明同志所言,此为“首次为人作序”,但他却写得文采斐然,情真意切,引人入胜。通过反复品读这篇书序,不仅叫人初步领略了书中诗文的美妙,也看到了序文作者的理论根底、鉴赏水平和文字功力,同时使我想到很多令人难忘的往事。


王智明不仅是我多年的领导,还有一种良师益友的亲近。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在地委宣传部负责理论宣传,经常给我们辅导《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哥达纲领批判》等“马列六本书”。这些书目他都能深入浅出讲得头头是道,很多经典章句都能烂熟于心,信手拈来,自是令我这个只上过一年社办高中的基层宣传干部敬佩有加。县委宣传部的老部长徐立文经常对我说:“学马列要下硬功夫,不懂的地方你就打电话请教智明。”细想起来,年轻时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多是受益于智明的辅导。他平易近人,没有架子,性格开朗,幽默风趣,所以我们不乏敬意地背后称他“王理论”。


当时饶阳的理论工作比较活跃,寺岗、流满等村庄的夜校也办得小有名气。所以智明同志来搞过几次调研座谈。他每次都坐班车来,县里再派人陪同骑车进村。我当时在宣传部年龄最小,所以领导多是派我前去,也就使我有幸得到更多向他学习的机会。那时去寺岗要走沙土淤积的滹沱故道,浮土陷没车圈,鞋中灌满沙子。只能推车一步一挪,他也从不叫苦,一路有说有笑。


那时上级干部下乡,在县招待所买饭票自掏腰包,进村派饭则向户里交纳菜金。所以我虽多次陪智明同志下乡,却从没请他吃过一餐,更没有烟酒招待。现在想来实在寒酸得令人难以理解。但我却在他家中受到一次热情接待,至今念念难忘。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离休多年的徐立文部长找我聊天,谈起很多过去的熟人和朋友,深情地说:“你要有时间陪我去看看智明,这些年闲下来总是想他。”智明同志那时已担任武邑县委书记,但还住着两间低矮简陋的平房。他见到我们非常高兴,亲自下厨烹调一桌菜肴,拿出珍藏的好酒,也没招呼任何人作陪,热情地频频对我俩劝酒。我想,依他的地位和条件,或出入饭店,或找人服务,自然是举手之劳。但他依然如此公私分明,保持平民情怀,令人心生敬意,更感温馨。


智明同志是名牌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有着很深的文学造诣,早年也曾发表过很多理论文章和文艺作品。虽然繁忙的政务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他却始终坚持读书看报,热爱和关注文学创作,尤其站在师友的角度经常对我给予鼓励和鞭策。他担任地区民政局长期间,有一次到离县城最远的里满乡考察敬老院建设情况,县领导叫我前去陪同。听说里满是我老家,他幽默地说:“这里虽然偏远,人才可不少啊!”那天他认真听了汇报,实地进行了考察,表示在政策范围内给予大力扶持。令我感动的是,临走前他突然问我:“这两年怎么不见你的文章了?千万别撂下啊!”那几年我在政府干着既像秘书又似管家的差事,成天分身无术,忙得不可开交,所以放弃了业余写作。以后我又拨冗写点杂诗小文,偶见报刊,智明同志可能见过一些。有次他带队到饶阳视察土地和城建工作,在宾馆见面后很高兴地说:“同桂,你这一段写的不少,该出本书了。”我们虽平时联系不多,但他始终关注着我的情况。想起这些心中总是异常感激。


智明同志在《秋叶诗话》的序言中说:“我对根乱同志的印象是,政治坚定,很有定力,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持之以恒,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头脑清醒,思想深邃,勤于学习,学识厚重,给人们留下了很好的口碑。”依我看来,这一评价中肯公正,实事求是,根乱同志当得起这个评价,智明同志本身也当得起这个评价。我明白了崔根乱恳请王智明作序的原因,也理解了序言中“志趣相投,惺惺相惜,缘分非浅,交情笃厚”的内涵。


作者:何同桂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