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水市关工委坚持与青少年携手同行,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发挥“五老”见证历史、熟悉党史、资源丰厚的优势,引导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传承红色基因,在全市开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整合资源,强健队伍。各级关工委以“五好”关工委创建为载体,党建带关建,加强“五老”队伍建设。通过拓宽“五老”来源渠道,吸纳“光荣在党50年”勋章获得者、党史专家、历史课老师等126名老同志入队,加强“五老”队伍管理。开展“五老”人员学习培训,市关工委组织60名“五老”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培训班,40人参加“平‘语’近人”(第二季)专题培训班。各地举办“五老”党史宣讲团培训会、座谈会等活动38场,充分激发“五老”参与热情。
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五老”人员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利用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讲述马本斋、耿长锁、台城特支等红色故事,吸引青少年走进云端学党史。桃城“老井”开课讲党史“云端”直播,近万名青少年在线收听收看。
故城县刘石营画院举办党史题材展览45次,11000名青少年参观学习。各地“五老”人员以“平‘语’近人”进校园活动为载体,掀起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五老”以实际行动践行学史力行,为青少年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实际成效。
利用载体,畅通渠道。“五老”人员利用已有载体,拓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渠道。各地关工委组建“五老”报告团、宣讲团,深入学校、社区、乡村讲述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深州市“党的故事我来讲”宣讲团多次走进新兴路学校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饶阳中学,老干部田景湖为1300名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饶阳县30名“五老”与留守儿童开展“青春守护一对一”行动,故城县“五老”人员筹资10万元为留守儿童建起一座“快乐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