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3日,是中国翻译家、作家傅雷逝世54周年纪念日。傅雷在翻译领域成就斐然,在艺术理论上有极深造诣;傅雷及夫人朱梅馥与其子傅聪通信合集《傅雷家书》,更是他留给世人的另一份重要精神财富。


“家书抵万金”。《傅雷家书》中不只有温暖的亲情,还有对于子女精神、人格成长上的循循善诱与悉心关怀。书中展现的家训感情纯真、质朴,字字苦心孤诣,如春风化雨,影响了一代代读者。今天,我们精选《傅雷家书》中的片段,带大家一起重温家训家风的力量。



1954年初,傅聪赴波兰留学。傅雷根据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在信中对傅聪学习俄文提出了见解,但最重要的是提醒儿子学会“做人”,注意待人接物的礼仪。


“德伏夏克谱二册收到没有?尽管忙,写信时也得提一提‘来信及谱二册均已收到’,不能光提‘来信都收到’。”傅雷教导儿子,要把想法落实到行动上,大小事都要有所交代,“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傅雷在信中鼓励刚到国外不久的傅聪,“很高兴你又过了一关”。“人生的苦难,主题不过是这几个,其余只是变奏曲而已……这一回痛苦的经验,大概又使你灵智的长成进了一步。你对艺术的领会又可深入一步。我祝贺你有跟自己斗争的勇气。”傅雷心系远在异国求学的儿子,用质朴的语言为他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傅聪发来了一封精神消沉的信,傅雷在回信中鼓励儿子走出低潮。


“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傅雷劝慰儿子,高潮低潮皆是人生常态,栽了筋斗再爬起来,“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在同一封信中,傅雷从理性的视角指出了解决痛苦的方法: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


他写道,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在这封信中,傅雷为傅聪学艺的进步而欣喜。同时,他向儿子推荐了《世说新语》《人间词话》两本书。


傅雷认为,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文学艺术最重要的是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某某家以前,先要学做人。



收到傅聪演奏成功的喜讯,远在万里的傅雷感到万分喜悦、备受鼓舞。他提到了“赤子之心”:“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傅雷的刚正不阿,对民族、国家的赤诚,他在道德上锤炼与守持,也是“赤子之心”的一部分。“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最终这句话铭刻在傅雷、朱梅馥的墓碑上,也成为他们精神境界的象征。



在这封信里,傅雷提出了关于如何处理“调换老师”问题的建议。


“人事问题到处都有,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名教授,到了一个时期,你也会觉得需要更换,更换的时节一定也有许多人事及感情上的难处。”傅雷教导傅聪,应该真诚坦率地处理问题,“用最光明正大的态度来应付,无须那些不必要的顾虑,而不说真话。”



傅雷在信中与傅聪交流艺术修养等问题,提醒他要虚心听取年长的、学术成就很高的人的意见。


“才气越高,越要提防,用扎扎实实的学识来充实,用冷静与客观的批评精神,持续不断的检查自己。”傅雷说,“唯有真正能做到这一步,而且终身的做下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傅雷在信中纠正了傅聪的一些缺点,比如缺少计划性。他希望儿子做到“不分散精力”“重点学习”“多写信、多发表感想,多报告计划”,并提醒他厉行节约、防止浪费:“希望你也努力,因为你音乐会收入多,花钱更容易不假思索,满不在乎。”



傅雷与傅聪探讨“终生伴侣”的要求,他觉得本质上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是最主要的。


“温柔的人有时会显得懦弱,刚强了又近乎专制。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实际,能干的管家太太又觉得俗气。”傅雷在信中表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双方应学习相互尊重、谅解、宽容。



傅雷在写给儿媳弥拉的信中提到了中国人的“道德教训”。他写道,“我们的道德主张并不像西方的那么‘拘谨’,而是一种非常广义的看法,相信人生中应诚实不欺,不论物质方面或精神方面,均不计报酬。”


他引用的孟德斯鸠的名言:“树人如树木,若非善加栽培,必难欣欣向荣。”傅雷希望弥拉坚持自我教育,多读好书,成为一颗“枝叶茂盛”的植物。(本文据译林出版社《傅雷家书》文字内容编发) 


编辑:李耀荣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纪念傅雷丨重温《傅雷家书》中的家训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