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医务人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自己做的每项工作都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疫情面前,我们必定不辱使命!”——张青竹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衡水市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内,新冠肺炎救治组副组长,市专家组成员张青竹每天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病情,也要管理患者的病例质量,督促完成会诊资料及各种报表。
为了战胜疫情,再累也值得
医务人员面对的是一个新发疾病,疾病的发展规律都不了解,治疗上没有经验可循,不管是国家的疫情防控,还是医学专家的救治方案,都需要参照真实的一手临床资料及时的做出调整,这样医院专家组汇报的信息就要做到及时,准确,方便,快捷,直观,张青竹在进驻隔离病区的第一天,在排班上做了规定,专门设了负责病例质量的白班组,审查医生记录的病例质量,规范记录标准与要求,在全省第一个把病例资料汇总整理为PPT,便于会诊专家第一时间方便快捷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帮助指导救治方案。
为了保障质量标准的落实,张青竹首先在思想上做了引导与动员,让每个人认识到医护人员所做的每一项工作的光荣与伟大,许多医务人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自己做的每项工作都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任何的疏漏与错误都会影响国家政策的调整,影响救治方案的制定,引导大家高度负责,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你们的背后,有太多的目光和期盼
为了把前期的病例资料审查汇总,张青竹逐字逐句的审阅修改完善病例信息,加班到深夜一点,就是为了为省里上传汇报病人的完整真实信息。她们制作的会诊PPT得到了省内专家组的好评,并倡导全省各市都要制作幻灯片。
舌诊图,不仅可以为中医专家提供处方调整的依据,也为患者的行为情志引导提供参考。张青竹和市三院专家组成员规范了舌诊图的拍照要求,并科普了舌诊图的阅读方法,提高大家对舌诊的认识,让西医也能从舌诊中认识疾病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案的制定与调整。通过逐个解析患者舌诊图的变化,拓宽了西医大夫的认知,为中医药及治未病理念的落实提供了基础。
在医办室坚守岗位的张青竹(中)和同事们
作为医院及市内救治专家,对患者的诊断及救治方案的制定也是自己每天的任务。每天关注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穿梭在各个会诊现场,履行自己的职责。2月2日,市三院接到通知,有一位重症患者要转来医院。她一方面做好接收准备,一方面联系放射科做好检查准备。当患者在大家的呵护下,一路小心翼翼地接到医院时,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半。为了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大家权衡利弊,为患者安排了肺病CT检查,当检查完,患者的体力消耗大,气短明显,自觉不能动作,大家紧张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一方面安抚患者情绪,一方面做好氧疗支持下的转运工作,当患者安全的进入病房,她紧张焦虑的心才稍稍放松下来。立即和组长袁主任根据患者的影像安排治疗方案,待患者病情稳定,已经是凌晨两点多。后续的跟进也很关键。在患者改用呼吸机的那天,她随时关注着患者的氧合,当看到患者平稳的转换呼吸机,安静的入睡时,已经是后半夜了。虽然很辛苦,但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她为自己的辛苦付出而欣慰。
在市三院的医疗救治团队,张青竹的另一个职责是患者的情志引导。大家都知道“三分治,七分养”。情志障碍是患者发病及病情进展的关键,调节患者的情绪成为我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京衡治未病工作团队衡水市三院心理干预团队的负责人,她把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拓宽,不仅从身体经络疏通方面提供指导,还根据经络的问题有针对性的为患者提供心理情志引导。她还和患者建立了微信联系,利用自己所学的空间医学知识在对如何保护呼吸道及清除病毒方面提供指导。根据患者的舌诊图,指导患者的经络疏通按摩方法,疏导患者的情志,引导患者配合国家的隔离政策,对患者的每一个进步都给予积极的鼓励与赞扬。患者的心情愉悦,促进了身心灵的健康。这是我们的患者能够顺利康复出院的主要原因。
当患者们出院时,她内心的激动不亚于患者,为患者的战胜病魔而激动。于此同时,更加坚定了一线医护人员们面对疫情的必胜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