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记者从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奋进的衡水·‘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我市坚持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2162.8公里,完成规划目标的103%,实现所有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打通农村交通“主动脉”。



“十四五”期间,我市坚持目标导向,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1个(阜城县)、省级示范县4个(饶阳县、深州市、武强县、桃城区)、省级示范乡镇31个,于2023年实现省示范县全覆盖;累计打造省级美丽农村精品示范路27条344.6公里,其中冀州区县道“小辛集—冀州路段”获评2023年“全省十大最美农村路”,并入选2024年交通运输部“我家门口那条路”十月主题宣传前十名。



在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性上,我市坚持“有路必养、养必到位”,设立县级总路长11名、乡级路长114名、村级路长4992名,县乡两级路长办公室100%覆盖,明确“县道县管、乡村道乡镇管”责任分工,实现农村公路“有人管、管得好”。我市还以“科技赋能”为核心,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养护质量与安全水平,全面推广农村公路自动化路况检测,检测比例达100%,累计检测里程12732.6公里,精准掌握公路病害情况,为养护提供科学依据。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25.4公里,完成精细化提升路段478条1580公里,显著提高农村公路安全等级,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让群众出行更安心。


此外,通村畅乡的农村公路网络越织越密,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交通动能。目前,全市县城3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线全部实现公交化运行,2024年枣强县、武强县、阜城县被命名为“河北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解决了农村群众“出行难、出行贵”问题。武邑县、饶阳县入选“国家级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构建起“客货邮融合”发展格局,打通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最后一公里”。我市还大力发展“农村公路+农业”“农村公路+旅游”“农村公路+体育” 等融合新模式,让“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逐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