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衡水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奋进的衡水·‘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教育局专场。市教育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志强介绍,我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目标已全面完成。五年来,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新成效。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进头脑为引领,实施铸魂育人行动,推进“平‘语’近人”进校园、“课前三分钟·每日一习话”等系列活动,全市1700余所学校(幼儿园)、近8万名教师、86万余名学生全部参与其中,活动被评为2021年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十佳创新案例”。同时,我市积极推进全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微改革,覆盖700余所中小学校、70余万名中小学生,各中小学校形成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激情迸发”的课间活动新局面。我市还不断开创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新局面,4所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3个县区、14所学校被评为全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我市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26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50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5%,深州市被教育部认定为2024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新改扩建中小学校75所,完成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工程中小学护眼教室改造15885间,持续改善提升办学条件;扎实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持续缩小城乡学校办学差距,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5%。推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通过深入实施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帮扶、推进普通高中办学方式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保持全省领先地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3%。我市还大力实施市域内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帮扶改革,全市19所公办普通高中逐一建立结对帮扶机制,668所义务教育学校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一体化管理和结对帮扶等模式实现一体化管理全覆盖;成立市级教研联盟13个,县级教研联盟121个,打破了区县或学校壁垒,坚持区域联动、校际合作,不断努力缩小县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差距,市域内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我市加快高等院校转型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衡水学院滨湖新校区加快建设步伐,新设衡水健康科技职业学院,改写全市仅有1所大专院校历史,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武邑校区建成投用。五年来,全市高等院校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3.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毕业生4.6万人,职业院校承担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超过22.3万人次。


教育高质量发展根基更加坚实。我市大力加强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培训,特级教师、省市骨干教师、名师数量大幅度增加,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衡水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开设“湖城云课堂”,录制在线课程6000余节,注册用户60余万,点击率3.7亿次,全市1000余所中小学、4万余名专任教师在衡水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