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桃城区河东街道南门外社区,五彩斑斓的墙绘地绘引人侧目,整齐排列的儿童图书散发墨香,活泼可爱的卡通图案跃动而出,孩子们或嬉戏玩耍,或围坐分享绘本,处处洋溢着欢乐氛围。这温暖的一幕,正是衡水市开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生动写照。


自我市启动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社区治理,从顶层设计到落地生根,从空间改造到服务升级,以务实举措为孩子们构筑成长港湾。2025年以来,我市共建设儿童友好社区试点20个。


顶层聚力:让儿童友好理念落地生根


市委社会工作部将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作为年度重点任务,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掌握儿童分布结构与需求,选定20个设施好、服务强的社区作为试点。4月份,全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现场观摩会在桃城区衡丰社区召开,通过解读《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引》,分享建设经验,为全市试点社区提供了清晰的样本和“操作指南”。与此同时,定期调度建设进展,确保每一项规划都能落地见效。


枣强县华誉社区建立“136”模式守护儿童成长


尊重儿童主体地位是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核心准则。在市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各试点社区成立儿童友好工作小组,制定《儿童议事会制度》,孩子们真正成为社区建设的“小主人”。枣强县华誉社区创新“136”工作模式,打造“华小芽”特色服务项目,锚定“空间有温度、娱乐有精度、成长有深度”三大目标,以“六友好”理念为核心引领,搭建“儿童参与—社会支持—制度护航”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故城县富邦社区组建“儿童观察团”,孩子们用“童眼”观察社区,提出的6条改造建议5条被采纳,让社区处处透着“被看见”的温暖。今年以来,各试点社区共收集儿童建议186条,其中152条融入社区建设,“儿童事儿童议”正带来实打实的改变。


空间焕新:打造家门口的“成长乐园”


走进武邑县武罗社区内,楼梯扶手上的卡通标语、墙面上的科普插画瞬间吸引目光,按“幼儿—儿童—青年”精准划分的社区暑假,让小朋友轻轻踮脚就能拿到心仪的绘本。“以前觉得社区就是办事儿的地方,现在孩子天天盼着来这儿,”陪孙子来看书的张世杰笑着说。


武邑县武罗社区开展“适儿化”改造


这样的变化,源于市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开展的社区“适儿化”改造。


通过党建共建整合资源,社区闲置空间变身儿童游乐场、儿童活动室,细节里更是处处藏着温暖:儿童活动区加装防撞条、防滑垫,家具采用圆角设计,为孩子带来满满“安全感”;色彩鲜明的装潢、随处可见的儿童友好LOGO,让空间充满童趣。武强县平安社区以“功能适配、安全舒适、趣味成长”为原则,在党群服务中心重点打造儿童游乐屋、益智玩具屋、儿童音乐室、家长休息室四大专属空间,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需求,配备小型地式围栏、跷跷板、积木、二胡、手鼓等设施,更贴心设置“育儿交流角”,为家长提供亲子陪伴与经验分享平台。


服务暖心:守护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元宵节做灯笼、端午节包粽子,社区的活动比游乐场还好玩!”冀州区春风社区的小朋友萌萌,细数着今年参加的社区活动。


今年以来,全市各试点社区依托“五社联动”机制,结合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类主题活动403场,惠及儿童1.09万人次,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冀州区春风社区联合辖区幼儿园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非遗拓印帆布包活动


热度之外,更有精准服务的温度。针对双职工家庭“假期看护难”问题,景县推出“多彩假期自习室”,社区工作者、大学生志愿者化身辅导老师,开设绘画、书法、乐器、手工等12类课程,授课80余节,让孩子们快乐且充实地度过假期;深州市开发区社区广泛征集幼儿园、学校及小区居民意见建议,围绕儿童需求策划了航模展示、航空航天授课与月球小车手工制作等航天科普系列活动;饶阳县桥西社区成立太一国学读书会,6-12岁儿童,每周末开展国学诵读、礼仪学习,增强孩子文化素养及自律好品德;阜城县东安社区开展56场“小福娃”系列主题活动,覆盖亲子教育、爱国主义、安全自护与文化体验等多领域,参与儿童超900人次。


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巩固提升建设成效,持续优化空间设施功能、丰富特色服务供给、健全儿童参与机制,用心用情打造更具温度、更富活力、更合需求的社区环境,让每一位儿童都能绽放灿烂笑容、健康快乐成长。


通讯员 冉令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