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11月25日上午,“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迎来省人社厅专场。五年来,河北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着力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交出了一份厚重民生答卷,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注入温暖底色。



2025年河北省秋季大型招聘会现场


就业为本,稳就业就是稳民心。五年来,面对4300多万劳动年龄人口,河北将就业优先融入发展全局,推动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超43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超1200万人、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稳定在90万人以上。这背后,是政策工具箱的持续丰盈:161亿元就业创业补助资金、239亿元失业保险费减征、304.5万人次补贴性培训,精准滴灌到每个市场主体和劳动者。更可贵的是,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全省城镇就业占比突破60%,第三产业就业占比提升至47.1%。从“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到县域全覆盖的零工市场,从“技能照亮前程”行动到“河北福嫂”叫响京津,我省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地区,让劳动者既端稳饭碗,更端好饭碗。


社保为盾,织密网才能安民心。五年来,河北以制度改革为引领,构建起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513万人、参保率超96%,退休职工养老金连年上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至188元,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基金累计结余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39%、24%、147%,群众收获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制度创新同步推进,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全面落实,失业、工伤保险率先实现省级统筹,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率先落地,我省社会保障的安全网越织越牢,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近日,河北圣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芯片测试机生产车间忙碌。


人才为要,强人才方能兴燕赵。五年来,河北围绕八大主导产业和107个重点特色产业集群需求,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政策服务体系,预计到2025年底,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43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78万人,成为河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341家博士后工作平台、371个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大师工作室提升育才效能,“新八级工”制度畅通晋升通道,燕赵黄金台聚才计划向“卡脖子”领域倾斜,职称改革“破四唯、立新标”,河北用改革办法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结构性矛盾,将人口红利加速转化为人才红利。各类人才在燕赵大地各展其长,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患者用一卡通就医购药。


服务为桥,优服务更能暖民心。五年来,河北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改革重塑服务流程,用数字赋能社会治理。京津冀社保卡基本实现“人手一卡”,44项人社服务、6.4万家医疗机构、3900条交通线路、193家景区等“一卡通用”,我省电子社保卡覆盖率达92.3%、居全国第4。全省人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投用,规范事项365个、减少环节108个、精简材料64种,累计为群众提供不见面服务超1亿人次,“好评率”保持在97%以上。“退休一件事”办理时间压缩70%以上,2243个银行网点延伸社保经办服务。当“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常态,我省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于细微处充分显现。


民生为大,贵在恒之。“十五五”新征程上,河北必将继续以实干践行初心、用担当回应期盼,让民生保障更有温度、人才支撑更具力度、公共服务更有效度,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注入更强动能。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