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雄安新区容东片区街头,一群年轻人前往雄才大厦咨询人才政策。河北日报记者刘光昱摄
10月31日至11月1日,2025年“首都高校雄安行”首场集中交流活动举行。来自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近20所首都高校学生代表,校团委、学生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来到雄安。实地参观、政策讲解、座谈交流……丰富的活动内容,让首都高校的师生们充分感受到未来之城的魅力,也见证了这座城市广纳青年人才的诚意。

10月31日至11月1日,2025年“首都高校雄安行”首场集中交流活动举行。首都高校师生代表来到雄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了解产业园运营情况。河北日报见习记者康晓博摄
敞开大门迎接青春力量
“各位老师请看,这里是启动区的核心位置,未来将是央企总部、科研机构和高水平大学的聚集地。”10月31日下午,首都高校的师生来到雄安新区启动区综合服务中心参观,讲解员指着沙盘,详细介绍启动区的建设发展情况。
不远处,雄安体育中心和雄安图书馆引人注目。周边疏解企业、科研机构、疏解高校等项目的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机械轰鸣声不时传到耳畔。身处这样的环境,首都高校的师生们真切感受到,雄安不再只是新闻里的图像和文字,而是一座孕育着无限生机的新城。
吸引青春力量,首先要敞开大门,让高校老师和青年学子感知雄安、了解雄安。为此,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品牌活动,搭建起一座座连接校园与未来之城的桥梁,吸引广大青年学子走进雄安、看见雄安、感受雄安。
“首都高校雄安行”活动已连续举办3年,成为一张闪亮的“青春请柬”。今年,活动规模进一步扩大,形式更加丰富。本次活动期间,师生们实地参观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城市计算中心、中关村科技园等点位,深入了解新区功能布局、产业规划及创新创业生态等情况。在座谈会上,新区有关部门详细解读人才产业政策与就业支持政策,首都各高校代表围绕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人才引进合作等工作进行交流。
身临其境的参观、深入浅出的讲解、敞开心扉的畅谈,让首都高校的师生对雄安有了全方位的认识。
“以前是隔着屏幕看雄安,这次亲眼看到雄安建设发展成果,非常震撼。回去后,我会把雄安的人才政策、就业政策等给学生们讲透,也将组织更多学生来雄安参观学习。”中国戏曲学院学生处副处长阿里木江·吐尔逊说。
作为雄安引才的一项重要活动,“科技·人才·创新周”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届。今年5月18日至25日举行的第三届“科技·人才·创新周”,通过1场启动活动、15场专题活动的“1+15”活动矩阵,吸引了青年科学家、高校青年人才等3800余人参加,促成170多个人才项目达成落地意向。
此外,百所高校雄安行、百家科研院所雄安行、万名大学生雄安行等活动,以沉浸式体验和精准化对接,为青年学子铺就了一条了解雄安、融入雄安的道路。在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感受未来之城的拔节生长,在“城市大脑”里了解云上雄安,在科创企业参观前沿科技……一次次眼见为实的震撼,让青年学子们深刻感受到这片热土未来可期。
“通过‘首都高校雄安行’、‘科技·人才·创新周’、万名大学生雄安行等一系列品牌活动,未来之城以开放的姿态,敞开大门迎接青春力量。”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超过12万名大学生到雄安研学交流、求职应聘,未来之城对青年英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硬核举措托举青春梦想
今年国庆节前夕,北京科技大学研三学生牛健来到雄安新区研学。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让他感受到这座城市对青年的友好:“驿站设施完备、环境优良。我住了两天,体验非常棒!”
目前,雄安新区设有15家青年人才驿站,主要面向本科及以上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毕业生,为他们来雄安参加求职应聘、考试竞赛、创新创业及研学交流等活动,提供为期数日的免费住宿服务。驿站内部配备智能家电、共享办公区域和24小时管家服务,提供“拎包入住”式的标准化服务,成为众多青年学子走进雄安、筑梦雄安的第一站。
除青年人才驿站外,雄安新区还推出一系列扎实举措,稳稳托举起青年学子的梦想与未来。
2023年11月,雄安新区重磅出台“雄才十六条”,其中规定,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来雄安工作的,入职后5年内每月按博士生3000元、硕士生2000元、本科生1000元发放生活补贴;对落地雄安的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引进的急需专业人才,经认定后,3年内每月发放1000元租房补贴;设立年投入20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人才培养引进、科研资助、激励奖励等工作……真金白银的补贴,让广大青年学子畅享实惠,在未来之城放下行囊、成就梦想。
住房,是青年人高度关注的问题。雄安坚持“租购并举”,在新建片区市场化项目住房中配置不低于30%的“只租不售”型住房,同时推出“租购同权”政策,租房者在子女入学、居住证办理、积分落户等方面的权益能得到有效保障。青年学子来到雄安,不用担心“住房贵、住房难”,可以轻松实现“长租即长住、长住即安家”。
高校毕业生若选择来雄安创业,可参加相关创业培训,符合相关条件的能享受1万元创业补贴;可参加“雄才杯”创业大赛,项目获奖并落地后能得到10万元至50万元奖励,新区还会提供两年免费办公和住宿场所……
从青年人才驿站的暖心,到真金白银的补贴;从“租购同权”的安居保障,到创新创业的广阔舞台……雄安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为每一份青春勇气铺路,为每一个年轻梦想筑基。
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生张绍康2019年毕业后来到雄安工作。在此次“首都高校雄安行”活动的座谈会上,他分享了自己6年来的工作生活感受:“新区对青年人才高度重视,为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提供了宝贵的成长机会。在这片热土上,我实现了从金融理论学习到实践参与者的转变,收获了成长,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
携手同行谋划青春未来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悬挂在雄才大厦大厅的标语,道出了未来之城的人才观。敞开的大门、大力度的举措、青年友好的氛围……雄安这座城市聚才引才的诚意和决心,让参加此次“首都高校雄安行”活动的高校代表深受触动。围绕如何促进更多青年学子奔赴雄安,他们纷纷出谋划策。
让青年学子尽早深入了解雄安,有助于在他们心中种下“毕业后去雄安”的种子。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团委书记苗天在座谈会上提出,可以加强学生来雄安的日常见习与寒暑假集中实践,形成点面结合的浸润式引导。
“寒暑假社会实践覆盖面广,通过引入企业出题、高校揭榜机制,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来雄安开展课题调研与项目攻关,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更能让他们切身感受雄安建设的意义,寻找个人发展机遇,坚定他们毕业后来雄安的信心。”苗天说。
将人才培养环节前置,有助于更精准地对接新区发展需求。阿里木江·吐尔逊在座谈会上提出了“订单式”培养方式。他表示,高校与雄安可以开展“订单式”合作,根据新区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对学生开展定向培养,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按照未来岗位的标准进行学习和成长,毕业后直接奔赴雄安就业。
“这种从学校直通岗位的培养模式,不仅能为新区精准输送急需人才,也能降低学生求职成本,实现人才培养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阿里木江·吐尔逊说。
从创新培养模式,到深化校地合作,再到加强情感联结,首都高校代表的一系列建议,为雄安汇聚青春力量拓宽了思路,也将进一步吸引更多青年学子在这片热土上书写精彩人生,与雄安共同成长、彼此成就。
编辑:姜长淼
来源:河北日报原标题:敞开大门,让青年学子逐梦未来——“首都高校雄安行”活动观察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