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回村要是赶上下雨,车轮裹着泥能卡半道;现在这柏油路宽得能会车,从北京开回来一路顺!这就是全会说的‘提高生活品质’,咱老百姓摸得着的实在!”近日,常年在北京工作的桃城区赵家圈镇大柳林村村民高永利,握着返乡的方向盘,看着车窗外掠过的崭新柏油路,忍不住感慨,“这路不光好走,更是我们村的民心路、幸福路,走在上面心里都敞亮!”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逐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


道路是乡村的“血脉”,修路不仅是改善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更是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举措——它连着村民的日常出行,载着秋收的丰收希望,更铺着乡村发展的致富前景。


而高永利口中的“实在”变化,正是赵家圈镇践行全会精神、深耕乡村建设的生动缩影——全镇5个村的基础设施升级工程现场一片火热。其中,大柳林村、徐家庄村的项目属于桃城区财政局支持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项目,其余3个村则受益于桃城区财政局支持的其他项目。这一条条正在延伸的柏油路、硬化巷,正是“人民至上”的全会精神转化为民生实效的鲜活注脚,稳稳流进了村民的日常生活里。


“要知道,这主路以前只有3米宽,雨天错车都得挪半天。”位于镇北的大柳林村,施工队正在卸最后一批地砖,已经完工的4米半宽的三条柏油路像黑绸带穿村而过,村党支部书记胡继磊说,“现在路宽了、平了,不仅村民出行方便了,以后要是有客商来考察,这就是咱村的资本啊。”



随即,一旁的保洁员郝荣霞放下扫帚,接过话茬,满脸笑意地补充:“还有这马上铺完砖的辅道,以前光拔草就得费老长时间,现在打上了水泥垫层,扫帚一推,树叶和土全扫净。”不远处,正在遛弯的村民胡金权也凑过来搭话:“可不嘛,你瞧这路修得多好,又平又整的,雨停能立马出门,晚上出来也顺畅得很,走多久都不费劲,这路真是修到了咱心坎上。”施工过程中,村“两委”和施工队严把质量关,每周对照进度表核查,确保“承诺的工期不拖、保证的质量不降”。


位于镇南的徐家庄村,则把施工节奏踩在了“秋收”的关键点上。村党支部书记张志介绍,以前村里的路真可以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今年为了让秋收的粮食不沾土、不带泥,村里赶在秋收前就打通了所有胡同的硬化路。


“今年这路修得太及时了!不仅方便了秋收,以后卖粮、运农资都省事,这就是咱庄稼人的致富路!”秋收时节,村民们看着满载粮食的车辆平稳驶过,纷纷赞叹。秋收后,施工队立马转场主路,对原先坑坑洼洼的旧路重新硬化,进一步筑牢乡村发展的交通根基。



这段时间,村党支部委员张金虎带领老党员徐建忠和老党员尚广达负责十字街以南,村党支部委员李永花带领老党员杨越广和村民代表杨建国守着十字街以北,挨家挨户发通知、清障碍。“咱党员就得带头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路修好了,村民出行方便了、增收有盼头了,心里才亮堂!”张金虎的话,说出了党员们的心声,更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不少村民主动加入清障队伍,大家齐心协力盼着新路早日完工。


在党员带头的治理合力下,这样的惠民实践还在全镇已经施工完的22个村同时上演。而道路升级的背后,正是赵家圈镇对全会精神的快速践行。



今年以来,赵家圈镇积极对接桃城区财政局相关政策支持,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落实乡村全面振兴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区财政局更是快速审核拨付专项资金,以“真金白银+精准服务”的组合拳,推动全会精神在道路升级工程中落地见效。截至11月初,全镇共完成主路沥青罩面36107.88平方米、主路混凝土硬化125532.16平方米、便道砖铺设36099.96平方米,路灯安装724盏,全镇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节节攀升。


一条条崭新柏油路贯通村落,织密民生保障的交通网络;一条条硬化街巷延伸入户,填满村民日常的舒心惬意……在赵家圈镇,人居环境的蝶变让村民的幸福感实实在在。赵家圈镇党委书记孙威表示,接下来将持续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加快剩余村庄的工程进度,让平坦道路不仅连通各村,更连起民生福祉与乡村振兴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