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京津项目51个、生态联治效果突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明显


今年沧州市京津冀协同发展跑出“加速度”



在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内,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生产线上忙碌。 陈 雷 摄


签约京津项目51个、总投资139亿元,引进落地央企二三级子公司7家,荣乌高速改扩建项目正式通车……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全域对接、全面承接,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


产业协作取得突破。今年以来,我市参加服贸会、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等活动30余次,签约京津项目51个、总投资139亿元,其中渤海新区黄骅市6个,总投资33.8亿元;引进落地央企二三级子公司7家,其中新注册央企三级子公司6家,疏解北京央企三级子公司1家;成功举办京津冀膜产业创新合作发展大会,10个项目现场签约入驻;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引进落地北京华素等8个项目,北京益民等3个制剂项目全部竣工,完善了“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产业链条,实现了沧州承接北京制剂产业转移的“零突破”。


协同创新成果丰硕。我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沧转移转化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举办“区域创新发展——京津科技成果入冀行”等各类京津科技对接交流活动13场,与北京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所签署合作协议30项;推动燕赵绿色化工实验室实质性运转,储备中试项目6个;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21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省科技厅立项支持;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承担的“河北省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试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发起设立膜先进材料京津冀创业投资基金,成功吸引京津社会资本出资1.05亿元,占比35%。


交通互联步伐加快。曲港一期、邯港一期、荣乌高速改扩建项目正式通车;曲港二期、邯港二期、青沧快速路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石衡沧港城际铁路、雄商和津潍高铁加快建设,分别累计完成投资155.24亿元、61.91亿元和46.5亿元。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成功组织司马庄绿豪合作社等3个基地申报2025年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全市环京周边蔬菜基地达到12个。


生态联治效果突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截至10月15日,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706,同比下降10.72%;PM_2.5平均浓度3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33%;优良天数226天,同比增加32天。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制定实施《天津市静海区生态环境局 沧州市生态环境局青县分局重点河流水质保障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吴桥宣惠河、临港军盐河人工湿地等工程建成调试运行,市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地块调查并确定为非污染地块425个,完成农村环境整治任务361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240个。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明显。今年以来,成功举行京津冀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研讨交流活动,举办“周末专家河北行”活动25场,选派骨干校长、教师赴京津跟岗学习129名,向京津企业派遣实习生811名。与京津高水平医院建立医联体21个,占全省医联体总数的五分之一。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获评“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建成京津冀重症医学空地救援医联体。举办“春风行动”暨京津冀劳务协作招聘会等各类跨区域劳务对接活动25场,向京津地区输送“河北福嫂”4010人,新增养老护理持证人员283人,累计吸引2.39万京津及周边省份老年人来沧养老。开行“北京—沧州”旅游专列和“天津—黄骅”旅游直通车,1至9月,全市接待游客4693.9万人次,其中京津游客占比17.2%。

来源:今日渤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