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产业活力迸发 数实融合动能澎湃
数字河北建设加快推进
10月18日,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河北综合算力指数连续两年全国第一,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连续四年全国第一,两化融合水平首次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十四五”时期,一个个“第一”,生动诠释了河北省数字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发展。
数字经济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2019年10月11日,首届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石家庄开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为河北发展数字经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记总书记嘱托,河北省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网络强省、数字河北建设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已成为河北高质量发展的闪亮名片。
数字经济底座不断夯实
10月18日,廊坊开发区润泽(廊坊)国际信息港A—11算力中心,机柜上蓝色的服务器指示灯频繁闪烁,海量数据信息在这里运算、分析、储存、传输。
身处成千上万台智算服务器高速运转的智算中心,既不觉得热,也没冷风“劲吹”。“A—11项目采用智能低碳全域制冷系统技术,整体节能效率比传统风冷大幅提高。”润泽智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笠介绍,除了已投运的A区12栋算力中心,B—1、B—2新型智算中心已开工建设,计划明年底投运。届时,可训练万亿参数集级别的人工智能大模型。
毗邻北京,数据延时低。早在2009年,廊坊市率先在河北省布局数据中心建设,目前已投运数据中心项目36个,标准机柜达46.27万架,产业呈现出显著的集聚和链式发展态势。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
近日,2025中国算力大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河北省综合算力指数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城市算力分指数排名中,廊坊市、张家口市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第二。
不断夯实算力底座,截至6月底,河北省在用标准机架162万架,智算规模达到113.3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新一代智算、算电协同、公共智算等新型算力和供给模式不断涌现。
发展数字经济,基础是算力,而算力的基础是电力。
作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张家口风光资源富集,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4300万千瓦。源源不断的绿电,持续为数据基础设施提供能量。
近年来,张家口推进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张北云计算基地等算力中心建设,实现算力与绿电协同融合发展。目前,张家口已成为我国“东数西算”工程京津冀算力枢纽节点核心城市,建成和投运数据中心项目48个,承载全国80%互联网头部企业的算力需求。算力企业使用绿电比例超过30%。
算力再强,若无法联结成网,便只是一座孤岛。河北省加快5G、千兆光网全域部署,积极探索5G-A、万兆光网试点应用,铺就算网数据信息“高速路”。
截至今年8月底,河北省5G基站累计超过20万个,较2020年末增加803%;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11.16万G,较2020年末增加383%。
起步早、加速跑,河北算力产业加速腾飞。
6月28日,河北省上线全国首个算力监测调度运营平台,推动算力资源统一纳管、智能调度和市场运营。河北省积极承接北京大模型训练、推理等任务,形成“北京出需求、河北供算力”的协同模式,构建起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算力产业生态。
数字产业创新活力澎湃
机器人亮绝活、大模型总动员、智能体大比拼……10月17日至19日,在以“可信数据赋能产业发展”为主题的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一批数据要素领域的前沿技术成果集中亮相,数据赋能的鲜活图景可触可感。
自2019年首届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举办以来,截至2024年,博览会累计发布数字经济领域研究成果2700多项,展示技能成效2500多项,为河北数字产业发展蓄积澎湃动能。
数据是点燃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充足“养分”。
以场景化应用激发数据价值,加快把数据资源变为优质资产。河北省深化数据开发利用,积极引进落地大数据产业上下游企业,初步形成了“数据存储+算力调度+装备制造+应用服务”全产业链条。
近日,在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一批一体化电力模块产品正在加速生产,将发往张家口某数据中心项目。
“通过深度参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我们实现了从单一设备供应商到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型。”科林电气助理副总裁周会增说,随着人工智能产业迎来高速增长期,预计到2025年底,公司将实现数据中心业务营收新突破。
2024年,全省大数据产业实现收入305.6亿元,规模居全国第9位;收入同比增长65.7%,增速居全国第1位。
依托数据存储和算力优势,河北省深化拓展“人工智能+”行动,大力引进互联网、大模型、大数据头部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构筑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努力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近日,河北亿尔德科技集团研发的大模型应用技术底座落地石家庄市某中学,打造智慧教学助手、校园智慧治理等场景。所用算力,来自石家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选择落户石家庄,正是因为这里具备强大的智能算力供给和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亿尔德科技集团总经理吴锡臻表示,相比自购服务器动辄上千万元,依托智算中心可随用随买、弹性扩缩,性价比更高、迭代更敏捷。
在人工智能新赛道上跑出河北加速度,不仅需要应用突破,更要构筑面向未来的创新生态。
廊坊每年投放1000万元算力券,对落户的人工智能企业、科研机构等给予不同程度的算力补贴;石家庄累计为537家新一代电子信息企业兑现奖补资金2.1亿元;张家口上线运行可信数据空间和数据流通服务支撑平台,支撑公共数据和行业企业等社会数据安全可控流通。
数字产业化释能,点燃经济发展引擎。从省工信厅获悉,2024年,河北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2.6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软件业务收入达到709.6亿元,同比增长37.4%,增速连续12个月位居全国第一。
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河北作为钢铁大省,当人工智能牵手钢铁行业,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在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调度指挥中心,巨大的主控屏幕上,各类数据不停滚动,工作人员在各自机位上协同对厂区铁、钢、轧工序进行数字化管控。
这家国内领先的全流程钢铁企业从2024年就展开了对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深度研究、训练、部署。过去,铁水分配调度需要人工参与,引入鱼雷罐跟踪与铁水降温大模型后实现了全自动处理。单这一项就给公司年节省成本7000万元,减排二氧化碳4.02万吨。
河北工业门类齐全,41大类工业行业中,河北省就有40类,拥有37万余家工业企业。丰厚的产业基础为河北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河北省加速推动数实融合,传统行业正在插上腾飞的翅膀。
中信戴卡将AI识别技术应用到工业检测中,实现了铝车轮成品全检,产品交付合格率近100%。
唐山港投用件杂智能管控系统,让件杂货泊位使用率提升7.9%,船舶在港停时减少29%,单人月均作业量提升61.2%。
聚焦各市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今年,河北省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企业与河北省企业紧密合作,开展垂直大模型研发。目前,全省已在钢铁、化工等26个领域开发292个垂直大模型,新技术、新应用取得新突破。
以“数”赋能,向“新”而行。省工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35.1%,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截至9月底,上云企业超过11万家。
数智技术的加速应用,让产业转型提质增效,也让社会治理更具民生温度。
“我在‘冀时办’微信小程序的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专区,不到10分钟就完成业务办理申请。证件邮寄到家,太方便了。”最近,喜得二胎的沧州市民刘悦体验了办事的便捷。
线下“只进一门”,线上“一网通办”。近年来,河北省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强化数据赋能,全方位提升“一网通办”能力。目前,已上线实施退休“一件事”、开办餐饮店“一件事”等31项“一件事”。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提升民众获得感。
固安加快铺开“检查在村、诊断在县、会诊在云”智慧医疗新模式,极大提升基层诊疗水平。衡水将大模型应用于AI自动阅卷、教学评价等场景,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石家庄政务数字人“小石”上岗,教师资格证补办等业务实现“边聊边办”。
数乘万物,新的力量在积蓄。河北省将继续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数字河北建设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编辑:贾扬阳
来源:河北新闻网原标题:奋进的河北·“十四五”答卷|数字河北建设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