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碟小小的榨菜,从佐餐小菜到荣获“重庆好礼”银奖的文化伴手礼,背后是重庆文旅融合的战略眼光与长远布局。近日,2025年“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大赛结果揭晓,乌江六味榨菜礼盒从全市600余套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摘得银奖。这款产品成功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榨菜的认知边界,实现了从佐餐小菜到高端文旅伴手礼的华丽转身。该赛事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九龙坡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是重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
政策赋能:“重庆好礼”搭建的黄金舞台
据大赛信息显示,此次活动赛事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打造“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品牌体系”。这一导向为乌江榨菜这样的优秀地方特产,提供了一个从区域走向全国、从线下走向更广阔市场的官方平台和品牌背书。大赛设置的“旅游休闲食品类”和“旅游佐餐食品类”,明确将深加工食品纳入旅游商品的范畴,扫清了认知障碍,为传统食品企业进军文旅市场打开了通道。
产品蝶变:从佐餐小菜到文化伴手礼
在文化上,产品并未止步于简单地贴上地域标签,而是深入挖掘乌江榨菜“三腌三榨”非遗工艺的历史与技艺价值。通过将传统工艺与涪陵独特的水土气候故事相融合,使榨菜成为承载地方风物与匠人精神的文化载体,满足了现代游客希望通过商品深入了解目的地生活方式与工艺传承的需求。
在形态上,产品实现了从“调味品”到“特色礼品”的品类跨越。精致的礼盒包装与六种风味的科学组合,打破了消费者对榨菜的传统认知。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美观度与便携性,更重要的是赋予了其作为地方特色礼品的社会属性,使其能够在更广泛的社交与送礼场景中被接纳和使用。
在渠道上,礼盒在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的布局,精准契合了当代消费习惯。稳定的线上通路将游客在旅游地产生的短暂兴趣转化为可持续的复购行为,无论是旅程结束后的“记忆回购”,还是异地用户的直接网购,都突破了传统旅游商品的地域限制,形成了“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良性循环。
产业启示:延长链条与赋能农业
乌江榨菜六味礼盒在“重庆好礼”赛事中取得的成就,不仅提升了乌江榨菜产品本身的市场认知,也为地方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参照的路径。通过文化赋能与品牌重塑,传统农产品能够突破原有消费场景,转化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商品,从而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在这一过程中,乌江榨菜所实践的“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有效带动了当地50万菜农增收,体现出产业振兴与农民致富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此同时,乌江榨菜以“中国榨菜城”为代表的工业旅游项目,正逐步成为区域文旅的新亮点,进一步拓展了“榨菜+”的产业边界,实现从农产品到文旅体验的跨界融合。
乌江六味榨菜礼盒的银奖之路,是一条典型的“文化+产业+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它验证了,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存在于山水之间,也蕴藏在一饭一蔬之中。通过“重庆好礼”这样的平台,重庆正将一个个如乌江榨菜般的“地方明珠”,串成一条璀璨的“城市礼盒”,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带走一份关于这座城市的有形记忆与独特味道。
编辑:牟玉珍
原标题:乌江榨菜六味礼盒喜提”重庆好礼”银奖,解码文旅融合新范式